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扁桃体挤切术80例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1181次

    作者:王建喜,张洋作者单位:解放军第92730部队医院,海南 三亚 572016【摘要】  目的 对扁桃体挤切术的临床资料归纳和总结,结合基层部队医院的特点探讨手术技巧,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术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复习原始资料,包括患者病史及术前、术后情况。结果 80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患者,双侧扁桃体肿大者71例,单侧扁桃体肿大者9例。扁桃体一次性完整摘除无残体残留者136侧(90%),扁桃体残留患者15侧(10%);经纱布球压迫即可止血者147侧(97.4%),压迫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结扎、缝扎者4侧(2.6%);术中无严重出血病例;术后恢复快。结论 扁桃体挤切术虽然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小手术之一,唯有术前考虑周全,术中操作细致,术后认真观察,方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手术适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扁桃体挤切术; 扁桃体炎;基层医院  慢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天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统计发病率高达22.04%[1]。我院自2006年8月以来,逐步开展扁桃体挤切术,至今共行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80例行扁桃体挤切术患者,男性7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6岁,平均23岁大多数是年轻男性士官及战士,病程最长15年,最短1年;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2例。双侧扁桃体肿大者71例,单侧扁桃体肿大者9例。扁桃体Ⅲ度肿大98侧,Ⅱ度肿大53侧。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坐位,1%地卡因咽腔黏膜表面麻醉后,1%利多卡因双侧扁桃体周围浸润麻醉。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单,术者用左手拿压舌板轻压舌背,右手拿扁桃体挤切刀,沿舌背经病人口腔一直放到一侧的扁桃体下极,将扁桃体下极套到挤切刀的刀环中,把挤切刀刀柄转到对侧口角,从手术侧的咽腭弓前缘托起扁桃体后缘,然后左手撤出压舌板,用左食指按压舌腭弓,把扁桃体向挤切刀的刀环中按压。当用左食指把扁桃体完全压到刀环中后,右手将挤切刀边收缩边从对侧口角立起,最后,让刀柄和手术侧口角垂直。左手再拿压舌板轻压舌背,检查被挤切的扁桃体的挤夹情况,同时将检查有否夹伤舌腭弓及扁桃体附近的正常组织,挤夹确实后用右手迅速地扭转挤切刀,把扁桃体揪出。助手扶患者坐起,吐出口腔血液,使用止血纱球压迫止血,检查、止血后,再做另侧手术。术后回病房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观察3天。  2  结果

      2.1  术中  手术均在10~20 min内完成,扁桃体一次性完整摘除无残体残留者136侧(90%),扁桃体残留患者15侧(10%),残体采用圈套器切除。扁桃体窝经纱布球压迫即可止血者147侧(97.4%)。经纱布球压迫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结扎、缝扎者4侧(2.6%)。术中无严重出血病例。

      2.2  术后  创面白膜于术后24~36 h形成良好,术后疼痛于术后48h明显缓解,术后24h给予半流饮食,48h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常规应用抗生素3~5d,无一例感染。亦未发现咽部其他并发症病例。

      3  讨论      扁桃体挤切术不仅适用于儿童,成人采用此法具有器械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患者恢复快等优越性[2],适合基层部队医院的开展。术者应正确掌握挤切术的方法,技巧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成人扁桃体挤切术的安全性,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⑴扁桃体属隐藏型及粘连较多者,扁桃体内有异物、肿瘤的患者行扁桃体挤切术容易发生术后出血的并发症,一般不主张行此术式;张口受限制者不能在术中充分暴露扁桃体,术者视野受限,加大扁桃体残留的几率,遂不宜采取此法;⑵术前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知识缺乏带来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使得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积极配合,有效地减轻了术后不良反应。⑶丁卡因表麻后可向扁桃体周围隙注射稀释的利多卡因,不仅起局麻止痛作用,而且可使扁桃体向内突出移位,使扁桃体周围潜在间隙增宽,有效弥补扁桃体挤切术易留残体的缺点;⑷术中术者态度严谨,动作娴熟,熟练掌握“放、转、抬、挤、切、扭、拉”七字决要领,尽量避免扁桃体残留以及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出现。⑸术后可行颈部冰敷,以缓解疼痛,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出血情况,术后当天给予冷流质饮食,并鼓励、督促患者进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进食才能保证营养以及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体质的恢复的必要性。  术后出血是扁桃体挤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仍不能完全杜绝。据国内历年各家的观察,不同术式其术后出血发生率各不相同,为1.5% ~6%,多数为3% ~4%。出血原因多见于:⑴麻醉时局部加入肾上腺素可使手术中暂时出血少,术野清晰干净,但肾上腺素可以引起血管反跳扩张,致使术后出血机率增加,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h内,发生率较高,是原发性出血的常见原因,一般来说每10 ml局麻药中加入0.1% 盐酸肾上腺素液2滴即可。⑵手术创伤过大,动作粗暴,使用锐器而损伤包膜外肌肉,使肌纤维断裂或损伤了舌扁挑体而造成术后出血。⑶扁桃体组织残留,妨碍血管收缩。出血部位多在扁桃体下极,可反复出血,残留创面不易愈合,白膜生长缓慢,术后易肿胀感染。⑷术后继发性出血,多与创面严重感染、伪膜脱落时强烈咳嗽、说话多和饮食不当等有关[3]。因此,为了降低扁桃体术后出血率,术中操作应轻巧细致、减少对扁桃体周围组织一切不必要的损伤,严格止血,术后预防感染,加强护理等。      总之,扁桃体挤切术虽然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小手术之一,唯有术前考虑周全,术中操作细致,术后认真观察,方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手术适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7-375.

      [2] 刘淑萍,张咏梅,郝玉梅.扁桃体挤切术在成人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及与剥离术的比较[J].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2(1):64-65.

      [3] 刘涛,梁传余,赵菊梅.扁桃体术后出血22例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10(1):57-58.

     

    ↑上一篇:吉诺通治疗儿童鼻后滴注综合征7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鼻咽癌放疗后颈椎转移2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