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老年医学》

    老年性胃溃疡133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6  浏览次数:101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朱国兵  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 隆昌 642150)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

    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老年组133例胃溃疡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51例,男女之比为1.61:1,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06±8.19岁;同时设非老年性胃溃疡对照观察组160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66例,男女之比为1.42:1,年龄在21~59岁之间,平均43.11±13.26岁。两组性别构成比较,P =0.613(χ2=0.255);年龄差别比较,P<0.05(t′=17.334)。所有病例均经奥林巴斯OLYMPUS-GTF型电子胃镜进行检查。

    1.2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Pearson χ2检验。双侧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用SPSS 15.0 for Windows。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老年组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绝大多数表现为无规律腹部疼痛,以隐痛或钝痛多见,部分患者可无腹痛,仅有腹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典型节律性腹痛、腹胀者远少于非老年组,见表1。表1 两组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2.2 胃溃疡发生数量

    老年组单个溃疡76例(57.14%),多个溃疡57例(42.86%);对照组单个溃疡122例(76.25%),多个38例(23.75%),P =0.001(χ2= 12.102),两组溃疡发生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胃溃疡发生部位

    表2 两组胃溃疡发生部位比较

    2.4 胃溃疡直径

    表3 两组溃疡直径比较

    2.5 胃溃疡形态

    表4 两组胃溃疡形态比较

    2.6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两组病例均取胃窦距幽门5cm范围内组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老年组阳性84例(63.16%),对照组阳性126例(78.75%),P =0.003(χ2= 8.697),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性胃溃疡是指胃部溃疡发生于年龄≥60岁、经胃镜及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由于老年人受生理特征与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患病部位、形态特点、病变程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均与60岁以下人群有明显差异[2]。

    老年胃溃疡患者,特别是老年男性病人,由于机体退行性变,且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加之营养不良、吸烟、饮酒、精神抑郁、免疫力降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导致机体代偿能力差,能量代谢障碍,继而引起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液分泌质和量的改变,使得胃黏膜屏障功能削弱,胃蠕动功能及幽门括约肌功能减退,胃神经末梢感觉迟钝,对溃疡疼痛敏感性降低,或被其他基础疾病症状掩盖。从而使胃溃疡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临床上症状大多不典型,仅为不规律、模糊的上腹疼痛、上腹不适,易与心绞痛、胆绞痛、食管疾患等相混淆,直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到医院就诊,甚至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这在临床实践中应高度重视,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

    老年性胃溃疡的另一特点是溃疡发生位置上移、溃疡直径较大,这与老年人胃体、胃窦黏膜交界线上移,胃体黏膜胃窦化、胃黏膜退行性变伴肠化,局部防御能力减弱、黏膜血供差,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相关。本组资料就显示老年组胃体及胃底贲门部溃疡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而胃窦部溃疡发生率却均较非老年组明显减少。故在对老年人胃镜检查过程中,应注重倒镜旋转以便对胃体及胃底高部位仔细观察。

    有资料表明,老年性胃溃疡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随年龄逐渐升高的趋势[3]。但本组资料却显示老年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84例(63.16%),低于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126例(78.75%),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高,老年人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使幽门腺区(胃窦)与泌酸腺区(胃体)黏膜交界上移,溃疡发生部位则由幽门向贲门方向移位,使胃体溃疡、高位溃疡发生率增大,这种老年人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的存在,使得幽门螺杆菌难以生存,故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并非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反而呈一定程度下降。

    由于溃疡边缘的黏膜经过反复的炎症、萎缩、再生、病理性增生,使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高,癌变几率大。因此临床上对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痛、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者;不明原因贫血、呕吐者;突发呕血、黑便或长期大便隐血阳性者,应常规作胃镜检查,及早发现病变,积极配合活检,以减少恶性胃溃疡的漏诊与误诊。对于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首先要选择有效方案将其根除,以防溃疡复发或癌变。对胃溃疡合并肠上皮化生、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尤其是巨大溃疡、高位溃疡、难治性溃疡更要定期随访。对老年患者胃溃疡的药物治疗也应更加规律,疗程长、个体化。这对于老年性胃溃疡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旭,马兴龙.老年人胃溃疡胃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1):13-14.

    [2] 刘广遐,张克平,张建宁.超细胃镜检查老年人胃溃疡的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5):393-395.

    [3] 刘丽梅,邢莉.老年消化性溃疡64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72.

    ↑上一篇: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
    ↓下一篇: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