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依那普利叶酸片防治H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13  浏览次数:1045次

      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防治中心(CDC)疾控分类臼录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胧氨酸(Hcy)的平均水平在5一10a,mo1/L,当Hcy水平>10u,mol/T时,属于高Hcy血症国外研究证实,Hcv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因子,Icy水平升高与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高血压被认为是“心血管病综合征”,因此高Hcv血症成为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一项新的危险因素,我国学者也将伴有高Hcy血症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统计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中伴有高Hcv的比率较高,而脑卒中发生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预计到J2020年我国每年新发现脑卒中患者将由现在的200万增至370万,因此广大医生及患者应当提高对H型高血压的防治意识。目前针对H型高血压的病因,临床上多采取降压联合降Hcy-的疗法zi。依那普利叶酸片为依那普利及叶酸的复方制剂,2011年1月一2012年8月我院应用该药治疗1-I型高血压患者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后进行血浆Hcy-水平测定,将Hcy水平>10N,mol/L的83例患者纳人研究,男62例,女21例;年龄42一75(55.2土3.9)岁;病程2一25(6.5士2.9)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近期服用过叶酸类药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过敏或不能耐受等患者。将83例患者按照人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55.8士3.8)岁;病程(6.4土3.5)a。对照组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54.9士3.7)岁;病程(6.5士3.0)aJ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健康宣教,包括生活方式合理化以及服药规范化等。观察组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次CU服,1次/d;对照组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次口服,1次/d,2组均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①Hcy水平: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时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v水平;②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后分别于早晨抽血前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应在安静环境下休息工5min后测量;③心脑血腾:事件发生率:治疗及随访期间统计2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G检验;计数资料组问比较采用zx检验,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以及Excel2007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Hcv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及12周后观察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和0.0l,对照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Icy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12周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_OS)。见表l。  2.2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4周、12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O1),并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4周、12周后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和0.01),且与观察组水平相当;对照组治疗4周后舒张压虽较治疗前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治疗4周及12周后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O1)见表2.  2.3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5%)虽低于对照组(170/n),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3讨论  临床上引起Hcv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蛋氨酸即动物蛋日摄人过多;②维生素B}、维生素Biz尤其是叶酸摄人不足;③’肾功能不全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④甲状腺功能减退;⑤遗传代谢障碍。Hcy是人体含硫基非必需氨基酸的一种,是蛋氨酸代谢的重要产物3{高Hcy可通过生成活性氧基团活化核lPl子而启动细胞勃附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转录,增加这两种因子的表达,从而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还可增加氧目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形成,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10,PGI水平,抑制血管舒张反应;同时Hcy可增加血小板凝血恶烷的产生,增强血小板勃附作用,激活凝血因子V,干扰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作用;另外,Hcv的升高可增加血栓素B合成,增强血小板凝集,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因此,Hcy可通过多条途径使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诱导血管壁重塑、血管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增加大动脉的僵硬程度,引发H型高血压的发生,我国对于ACEI制剂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表明,ACEI制剂疗效较好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属于MTH-FR677TT多态性,血浆Hcy水平可能较高。因此,H型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AC:EI制剂时,其血浆中高Hcy水平可能会削弱ACEI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因此.H型高血压患者多采用降压联合降低Hcy的治疗方案,而FI型高血压患者体内的叶酸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因此,补充叶酸对于降低Hcy水平有重要作用。叶酸是广泛分布的一种B族维生素,其辅酶形式是四氢叶酸的一些衍生物,在一碳单位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且在Hcv降解过程中为重新合成蛋氨酸提供甲基供体,从而使得Hcy水平得到显著下降。  本研究中,治疗4周及12周后观察组Hc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另外,治疗12周后观察组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依那普利联合叶一酸较单独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中He、水平。  观察组治疗4周、12周后收缩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4周、l2周后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舒张压治疗12周时较治疗前显著卜降,但观察组治疗41周及I2周后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在降低Hcy水平的基础上,对于舒张压水平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另外,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低的缘故)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样本量,并适当提高H型高血压患者中Hcv水平较高者依那普利叶酸片的剂量,以期获得更有意义的结果。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I-I型高血压患者.较单纯依那普利治疗对H性水平的降低作用更强,_巨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Hao L,Ma J,Zhu J. High prevale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Chinese adults is associated with low folate,vitamin B12,and vita-min B6 status[J].Journal of Nutrition,2007,(02):407-413.  庄微,陈晓虎. 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1,(10):801-802.  薄涛.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与冠心病相关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1,(05):425-426.  Pezzini A,Zotto ED,Padovani A. Homocysteine and cerebral ischemia: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al implications[J].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2007,(03):1-14.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 叶酸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管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06):731-732.  宋迎. 口服维生素B6、叶酸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07):111-112.doi:10.3969/j.issn.1003-6350.2008.07.066.  Albert CM,Cook NR,Gaziano JM. Effect of folic acid and B vitamins on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total mortality among women at high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randomized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8,(17):2027-2036.

    ↑上一篇:人骨唾液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风心病患者瓣膜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