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4-06-16  浏览次数:1103次

    随着当前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予其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选择 8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82例冠心病患者,男43例,女39例,年龄30~72岁,平均51.3岁,平均体重(65.9±1.2)kg。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41例。甲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乙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①纳入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接受超声心电图、心电图检查被确诊为冠心病,给予其常规血脂检查确诊为高脂血症。②排除标准:排除他汀类药物过敏史患者;正在接受其他调脂药物患者;严重心肝肾、心力衰竭患者。

    1.3 治疗方法:给予甲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 mg/d, 1次/d,于睡前服用,并连续给予患者为期14 d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丁治疗,10 mg/d,1次/d,于睡前服用,并连续给予患者为期14 d治疗。

    1.4 指标观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LDC-C、HDC-C比较见表1。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的TC、TG、LDC-C均有明显下降,其中甲组下降程度大于乙组,两组患者的HDC-C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甲组上升程度大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后,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8例(19.5%),主要为消化不良2例,腹痛3例,便秘3例,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13例(31.7%),主要为消化不良4例,腹痛2例,便秘2例,腹胀5例,甲组不良反应与乙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为一种临床多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出现大量脂质沉积于心脏血管中,而导致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极易引发多种心血管并发症,是患者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胁[1]。如何有效控制冠心病的恶化发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临床医学药物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逐渐将药物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本次研究中,主要给予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这两种药物为最有效的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生成,降低脂蛋白以及血浆胆固醇水平,临床主要将其用于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疾病[2]。瑞舒伐他汀为一种选择性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针对性作用肝部,起到较好的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且该药物的相较于其他他汀类药物,药效更强[3]。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乙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中甲组患者的TC、TG、LDC-C下降效果更为显著,且 HDC-C上升幅度明显优于乙组,表明甲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甲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7%,甲组治疗效果更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杨 文,刘洁云,秦 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621.

    [2] 卢 毅.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2):48.

    [3] 周丰年.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3.

    [收稿日期:2014-03-14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苯磺酸氨氯地平结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8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