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在屈光间质混浊患眼中视功能的预测评价

    发表时间:2009-05-23  浏览次数:1394次

    作者:赵艳辉,张丰菊

    【摘要】  目的 将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大量应用于临床屈光间质混浊的手术病例,以评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集的病例234例(308眼)分为三组,术前2天、术后2周进行视网膜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的测量,分别比较各组中两组数据的符合情况。结果 具有Ⅰ、Ⅱ、Ⅲ级晶状体核硬度、Odrich评分1和2分及玻璃体混浊分级Ⅱ级患者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屈光间质存有一点能容干涉条纹通过的间隙,视网膜视力计就能发挥它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视网膜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预测;屈光间质

        普通视力检查是眼科临床中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它反映的是整个屈光系统联合视网膜到大脑部分的视功能,而对于临床上一些需要手术的屈光间质混浊的患者,术前常看不清眼底,对术后视功能的评价就涉及以视网膜为起始系统进行视网膜视力的测量,从而了解一些眼科手术后黄斑区视功能恢复情况。本文将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大量应用于临床屈光间质混浊的手术病例,以评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眼科2006年8月~2007年2月收治的病例共234例(308眼),其中男132例(166眼),女102例(142眼),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4岁。分为三组:白内障组116例(184眼);后发性白内障组54例(60眼);玻璃体混浊组64例(64眼)。

        1.2  测量方法  于术前2天、术后2周测量患眼视网膜视力(retinal visual acuity,R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视力的测量采用德国的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Heine Lambda-100 Retinometer),仪器大小如常用的充电式直接检眼镜。方法:患者坐在暗室内,用美多丽充分散瞳,将视网膜视力计的额托顶在前额上,视力计的观察孔为红色背景下黑色条纹,按条纹粗细不同相对应视力分别为0.06,0.12,0.32,0.5,0.63,0.8,条纹有四种角度(0°,45°,90°,135°)供检查者选择,检查时从小到大转动刻度盘,并不断改变条纹的方向,患者所能辨认的最细条纹所对应的视力即为视网膜视力。

        1.3  屈光间质混浊程度的分级标准  白内障根据晶状体核颜色将晶状体核硬度分为5级[1];后发性白内障混浊程度按Odrich评分法分为0~3分[2];玻璃体积血按出血量多少以及玻璃体混浊的程度分为4级[3]。

        1.4  手术方法  白内障患者使用Soverign超乳机(AMO)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障患者使用YAG激光机(lumenis)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玻璃体混浊患者使用Accurus玻璃体切割机(Alcon)行玻璃体切割术。三组手术由三位专门的技术熟练的医师各自完成。

        1.5  数据分析标准  术前RVA与术后BCVA相差1行者为符合,相差2行者为基本符合,否则为不符合;术前RVA高于术后BCVA为假阳性,否则为假阴性。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水平设定为α=0.05。

        2  结果

        各组术前RVA与术后BCVA比较见表1~3。表1  白内障组术前RVA与术后BCVA比较 注:*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2  后发障组术前RVA与术后BCVA比较表3  玻璃体混浊组术前RVA与术后BCVA比较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各组术前RVA与术后BCVA的符合情况及统计资料来看,不符合的病例多因屈光间质严重混浊,干涉条纹无法投射到视网膜上,其余的均因合并有其他眼底病变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与此视网膜视力计所测视网膜视野范围为黄斑区5°大小,对视网膜周边部病变不能够有效预测有关,这与Lasa和Schraub M在利用视网膜视力计进行评价黄斑功能的报道中所指出的是一致的[4]。对于屈光间质混浊严重的患者应结合临床上其他功能检查进行综合判断[5],尤其是视觉电生理检查,它对于屈光间质近完全或完全混浊的患者术后视功能的预测明显优于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这一点在临床研究中已得到证实[6]。大量的文献报道,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对白内障手术后视力预测有较好的准确性,而且使用方便[7,8],我们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白内障、后发障,还是玻璃体混浊患者,只要屈光间质存有一点能容干涉条纹通过的间隙,视网膜视力计就能发挥它的预测作用。

        另外笔者发现,在排除了屈光间质混浊因素影响后,它的测量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应用,总结如下体会:(1)患者需要充分散大瞳孔后在暗室内检查,因为散大瞳孔后可以降低因瞳孔区混浊影响测量而出现的假阴性率;(2)检查时要对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先检查相对较好的眼,使患者熟悉检查要领再测量相对较差的眼,持续时间不能太长,以免患者产生适应和疲劳的症状;(3)测量结果还受到患者文化层次及理解力的影响,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要耐心讲解检查要领,本研究在收集病例时排除了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4)每次检查前认真检查仪器电量是否充足,如果光源亮度不够会增大假阴性率;(5)检查前患者的眼睛不能接受强光刺激,如检眼镜、裂隙灯等。(6)术后不能过早进行测量,手术的刺激和炎症反应会影响测量结果,尤其是玻璃体切割患者,术后10天玻璃体清晰度逐渐增强。

        总之,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以其简单方便,费用低,检查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及农村医院,当然如果能配合视觉电生理等其他检查更能提高检查准确率。可作为屈光间质混浊患者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值得眼科医生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施玉英.现代白内障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

    2 吴明星,李绍珍.评价后发性白内障方法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2(23):90-93.

    3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17-2422.

    4 Lasa MS,Datiles MB,Freidlin V.Potential vision test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s.Ophthalmology,1995,102:1007-1011.

    5 庄朝荣,陈放,马晓蓉,等.不同检测方法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观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11):745-747.

    6 罗光伟,胡群英,苏小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测定与术后视力对比研究.眼科学报,2000,16(2):81-83.

    7 Tharp A,Cantor L,Yung CW,et 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Heine retinometer with the Mentor Cuyton-Minkowski Potential acuity meter for the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vision acuity before cataract surgery.Ophthalmic Surg,1994,25(9):576-579.

    8 徐雯,姚克,申屠形超,等.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两种方法比较.中华眼科杂志,2001,2(37):121-124.

    ↑上一篇:眼表热烧伤的非手术治疗
    ↓下一篇: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