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处理献血误刺动脉2例

    发表时间:2015-03-02  浏览次数:1880次

    无偿献血应选择肘窝处的静脉行静脉穿刺术,但由于每位献血者的体型差异、穿剌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经验各异,偶会发生误刺动脉的不良反应发生,本血站自2004年至今,成功处理了2例误刺动脉引起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张某,男,19岁,在读大学生。献血⒛0ml结束后正常按压针眼出血不止,出现皮下血肿并不断扩大,最后形成以针眼为中心大小约为8cm×10cm的肿块,颜色紫暗,有压痛,再回顾观察已采集血液,血色鲜红,初步判断为误刺动脉,立即就地取材给予加压止血,即将瘪的血压计的压脉带绕在献血者的手臂近心段,约在肘部上端6cm处,用冲气球加压至(80~100)mmHg,维持压力至少15min,直到30min后出血停止。出血停止后绑上止血绷带,并告诉献血者至少固定(4~6)h,⒛h后热敷以促进肿块的吸收。出血停止后带其至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B超检查确诊为误刺动脉。第2天上门回访献血者无任何不适感,肘部肿块依然存在,但已有消退迹象,第7天电话回访得知肿块已完全消退。

    2 陈某,女,23岁,外企员工。预献血量300ml,其体型偏胖,肘部肌肉比较丰富,采集前摸其静脉较深不明显,穿刺后血流速度极快,血色鲜艳呈粉红色,采血秤显示250ml,触及另外一只手臂相应部位重压时脉搏搏动强劲有力、节律整齐,当即判断为误刺动脉。立即停止采集血液,在穿刺部位施以重压,方法同前例,将手臂上举至心脏水平位置以上,维持压力30min,其过程中松解压脉带1次2min,松解期间,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后,继续加压止血,止血过程中向献血者解释和道歉,并告知献血者相关注意事项,直至出血停止,献血者无不适,肘部无肿块。第2天电话回访献血者无任何不适感,肘部无肿块和青紫。以上2例分别为献血结束后和献血过程中判断为误刺动脉,并通过医生及时正确的采取措施,成功处理了献血不良反应。

    讨论

    这种献血不良反应—般不常见。例1为献血后发现误刺动脉,例2为献血中发现误刺动脉,所以血液采集初、采集过程中、采集后都要细致观察血液的颜色、献血者的面色以及按压后的止血情况等,发现献血不良反应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献血者的损伤程度,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献血者的损伤越小。如何才能及时地发现呢?首先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熟练掌握上肢肘窝部的解剖学特点,采集者采集血液时,应选择在无皮肤损伤区域中较粗的静脉抽出血液。但由于每位献血者的体型差异,尤其是体形偏胖的,肘部肌肉组织比较丰富,动静脉位置较深难触及,易发生误刺动脉;只有提高采血人员穿刺水平,在采血前正确判断动、静脉,实在无法确认时,可以观察对侧相应部位的血管,适当加压观察其有无搏动,有搏动为动脉,没有搏动为静脉。如已经发生这种献血不良反应,医务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稳定献血者的情绪,加压止血,压力达到(80~100)mmHg,一般是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松紧合适,过紧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加压时间要适度,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每隔lh放松(2~3)min;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反复进行,出血停止即停止压迫。在处理过程中对献血者给予充分的解释、道歉和人文关怀,同时进行追踪随访,把风险降到最低。

    (收稿日期:20140⒉12)

    (本文编辑:姚萍)

    ↑上一篇:浅析采血护士与献血者沟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Ael亚型引起血型鉴定困难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