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皮肤结核1例

    发表时间:2014-10-15  浏览次数:1401次

    皮肤结核是一种感染性慢性迁延性皮肤疾病,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因肛周红斑1年,溃疡伴疼痛2个月于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肛周出现红斑,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后红斑渐扩大至骶尾部,表面潮湿。多次就诊诊断“肛周湿疹”,治疗效果不佳。

    近2个月部分皮损处形成糜烂、溃疡,伴少许分泌物,右侧臀部出现相同皮损,痒痛不适感明显,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中成药及外用当地自制膏剂无效。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乏力、午后低热、盗汗及消瘦,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体重无减轻。否认结核病史、非婚性接触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G皮肤科检查:臀部红色斑块,肛周至骶尾部境界较清楚的浸润性红斑、浸渍、糜烂及溃疡,基底部潮红,表面有淡黄或浆液性分泌物(图1A),触痛明显。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浆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肺部Ⅹ线片示:右肺上部少许硬结灶,提示陈旧性肺结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轻度增生肥厚,部分表皮坏死,真皮内结核结节,中央干酪样坏死,周围可见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图2A、B)。

    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为:肛周溃疡性皮肤结核。治疗予以患者异烟肼300mg、利福平笱0mg、乙胺丁醇750mg每日1次口服Ι联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皮损基本痊愈,遗留色素沉着及瘢痕(图1B)。继续上述治疗3个月后患者自行停药,随访6个月无复发。

    2讨论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较少见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一般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损害可由结核杆菌直接侵犯皮肤,或内脏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经血行、淋巴系传播或腔道排泄至皮肤组织而引起。由于感染病菌的数量、毒力、入侵途径及机体免疫力的不同,临床上出现不同类型的表现。溃疡性皮肤结核又称腔口部皮肤结核或溃疡性粟粒结核病,是皮肤结核少见的一种类型。溃疡性皮肤结核最常发生于鼻、口、肛闸、尿道周围,少数患者发生于面部、关节及四肢,可伴有全身症状。皮损起初可为红斑、红色小丘疹及结节,之后发展融合形成溃疡,周边为潜行性,基底部可呈肉芽肿改变伴脓性分泌物,皮损伴有疼痛等不适。⒛%以⒈皮肤结核患者同时伴有活动性内脏结核,如喉、肺、消化道和泌尿道等结核",但以肺结核最多见。

    其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抗酸染色和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囵。此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皮损中结核杆菌,已成为皮肤结核病诊断中一种快速、敏感且特异性强的方法冂。溃疡性皮肤结核典型的组织病理改变是真皮内结核结节,50%患者皮损中央出现干酪样坏死。本病临床上较少见,需与湿疹、梅毒性溃疡、深部真菌病、白塞综合征、乳房外Pa图t病、溃疡性皮肤癌等相鉴别,结合临床表现、皮肤组织病理、特殊染色、组织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可资鉴别。本例患者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活动结核灶,血清学及PPD检查阴性,可能是由于肺部陈旧病灶再次活动,经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皮肤,因处于早期,系统表现不明显;或因食用含病菌的食物排泄时接种于会阴部皮肤所致。但本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有典型的干酪样坏死灶,肺部X线提示陈旧结节灶,并且抗结核治疗有效,故可以确诊为溃疡性皮肤结核病。足疗程口服抗结核药物和皮损处外用药物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溃疡即明显好转,2个月后基本痊愈。临床上一些久治不愈的溃疡性损害,应尽早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免误诊、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皮损部位组织不良愈合及功能障碍。

     

    ↑上一篇: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下一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一家系1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