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Meta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14  浏览次数:1288次

    引言

    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而青霉素G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1]。但目前存在很多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例,因此需要一种抗生素可以替代青霉素对梅毒进行治疗。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其具有组织穿透能力强、作用维持时间长、中枢神经系统浓度高及抗菌谱广等特点[2]。故本文对头孢曲松和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进行了系统比较。

    1资料和方法

    1.1纳人和排除标准

    1.1.1观察对象符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⒛OT年制定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对早期梅毒诊断的患者[3],年龄及性别不限,排除有头孢菌素及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妊娠患者。

    1.1.2研究类型本研究纳人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研究。

    1.1.3干预措施治疗组为头孢曲松1.0g/日共10~15d,对照组为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日共15d。

    1.2结局指标

    随访1年,观察皮疹消退、RPR滴度转阴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1.3检索策略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截止到⒛13年1月31日,输人中文检索词“头孢曲松”,“普鲁卡因青霉素”及“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ceftriaxone”,‘‘procaine benzylpencillin”,‘randonized clinica1trial”。

    1.4评价分析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如无异质性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用I2判断异质性大小,I2小于25%为低度异质性,I2在25%~50%之间为中度异质性,大于50%为高度异质性。若研究间无高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存在高度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偏倚风险评估按分配序列的产生、盲法的实施、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报告等四个方面来评估,将偏倚风险分为A、B、C三级,A级为低度风险,需完全满足以上4条标准;B级为中度风险,其中有1项或以上的标准为不清楚;C级为高度风险,其中有1项或以上的标准为不满足或未使用[4]。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31篇文章,通过阅读文献纳入3篇,3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级。

    2.2纳人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根据风险偏倚评估,按分配序列的产生、盲法的实施、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报告等四个方面来评估,将纳人的3个试验均评为B级。

    2.3 Meta分析结果

    2.3.1疗效评价共纳入了3个随机对照试验[57],其中治疗组头孢曲松102例,对照组普鲁卡因青霉素132例。试验1研究对象60例(男4例、女19例),年龄21~55岁,平均(33.34±8.57)岁。治疗组3O例,用头孢曲松1.Og静点,1/日共10天,对照组⒛例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1氏/日共15天。两组各完成随访27例,共失访6例患者,为了尽量保留信息,缺失值在治疗组、对照组中分别作为“无效病例”、“有效病例”处理。两组患者皮疹在1年内均消退,但每组各有1例患者RPR未转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5]。

    试验2研究对象96例(男55例、女41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27.8岁。对照组64例,B组32例。对照组“例采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O万单位肌注,1次/日共15天。治疗组32例采用头孢曲松1.0g肌注,1次/日共15天。两组患者1年内皮疹均消退,对照组1例RPR未转阴,治疗组RPR均转阴。对照组出现1例皮肤过敏反应,而治疗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6]。

    试验3研究对象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33岁。治疗组硐例,给予头孢曲松注射剂1g肌注1次/日共15天;对照组予以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肌注每日1次共15天。两组皮损均在1年内消退,治疗组1例RPR未转阴,对照组均转阴[7]。

    异质性分析显示,P>0.05,故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做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40[95%α,0.09-1.71],P=0.63;菱形与垂直线部分相交,表明在治疗早期梅毒时,头孢曲松的疗效与普鲁卡因青霉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3.2不良反应发生率3个RCT中,不良反应为对照组发生1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1/129),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3发表性偏倚由于本篇文章纳入文献较少,故未进行漏斗图分析

    3讨论

    梅毒的发病率近年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而青霉素是治疗梅毒最常用的药物。但由于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相对较多,且一些抗生素治疗梅毒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梅毒需要寻找一种和青霉素效果相当的替代药物。1982年起世界组织推荐可使用头孢曲松治疗梅毒[刚。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其具有组织穿透能力强、作用维持时间长、中枢神经系统浓度高及抗菌谱广等特点,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头孢曲松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来验证头孢曲松的安全和有效。

    本文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皮疹均消退,每组各有2例未转阴,经检验在RPR转阴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试验1应用头孢曲松时间为10天,而试验2和3为15天,试验1治疗组”例患者中有1例RPR未转阴,试验3中治疗组碉例患者中有1例RPR未转阴,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使用头孢曲松治疗10天和15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本文分析表明头孢曲松是治疗早期梅毒安全有效的药物,但现有样本量较小,且3篇文献质量评价为B级,主要问题为未提出采用合理的盲法,无法消除选择性偏倚,故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试验及更大的样本量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2006[J].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2006,(RR-11):22-35.

    [2]Craig LA.Antibiotic selection factor and description of a hospital based outpatient antibiotic therapy in USA[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1995,(01):4-10.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

    [4]Higgins J,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0.0[OL].http://www.eochrane.org,.

    [5]丁徐安,哀定芬.头抱曲松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01):42-45.

    [6]刘光荣,何平,谢小毛.头孢曲松和青霉素分别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22):81.

    [7]黎伟珍,张弘,莫令君.两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02):124.

    [8]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01):62-63.

     

    ↑上一篇:γ-干扰素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和护理
    ↓下一篇:匹多莫德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