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肝肾功能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865次

      高血压病是现今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些年来患病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大部分患者均愿意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1],而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耐受程度以及到对心脏、肝肾脏等器官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2]。笔者旨在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7~72岁,平均(517±15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心源性休克者,排除变态反应或药物过敏者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首先入选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抗高血压治疗期。治疗前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眼底、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UTP)、白蛋白(Alb)等相关情况进行检查。治疗期给予抗高血压药物:依那普利,晨服,1次/d,剂量为20mg。分别于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4个月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定患者的血压,治疗结束后测定肝功能、Cr、BUN和UTP、Alb的排泄率

    13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检验标准参照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给药后血压变化:90例患者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后,第1个月血压降低有效率为5222%(47/90),第2个月血压降低有效率为7111% (64/90),第4个月压降低有效率为9111%(82/9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肾功能影响:治疗前UTP为(86±06)mg/24h治疗后为(66±05)mg/24h;治疗前Alb为(077±003)mg/L,治疗后(045±0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患者UTP、Alb的排泄率均有下降。

    23 对肝功能影响: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变化。治疗前谷草转氨酶为(302±82)U/L,治疗后为(312±83)U/L;治疗前谷丙转氨酶为(152±105)U/L,治疗后为(150±97)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的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进程和效果会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临床合理选择降压药物,预防长期高血压对其他脏器造成损害有明显意义。临床实践证明,长期规范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明显降低血压,减少心、肾等相关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此同时不会对其他系统产生重大影响[3]。依那普利是一线降压药物,安全性高,他可使血压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有效延缓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且对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改善作用,减少尿微量蛋白排泄,肾功能也可得以大大改善。高血压病常可使患者的肾功能受到明显损害,当患者长时间有高血压症状时,入球小动脉自身调节能力会大幅度减弱或消失,收缩能力受到明显影响,阻力大大增加,高血压会慢慢进入到肾小球毛细血管,从而使得毛细血管压增高,最终会对肾脏产生重大损害[3]。本研究中主要测定了Cr、BUN、Ccr和UTP、Alb的排泄率,给药后患者UTP、Alb的排泄率均有下降,充分证明依那普利一方面可以取得相对理想的降压效果,另一方面还具有保护肾脏的功能。抗高血压药物可降低血压同时还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4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高血压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05-19.

    [2] 李 倩,张燕梅.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对肾功能影响的比较[J].河北医药,2007,29(11):1211.

    [3] 吴奇志,林 涛,刘小团,等.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3,11(3):241.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测定脐动脉血流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预见性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