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压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5-04-16  浏览次数:1403次

    脑血管病病情发展快、治疗时间长、恢复缓慢、病程迁延、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因此,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十分突出。现将我科自2006年1 月~2007年1月收治的96例脑血管病患者对护理干预组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分类并制定出相应对策,通过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7岁,平均56.5岁,住院日最长92天,最短2天,平均住院日22天,脑梗塞55例,脑出血 41例(以上患者均经CT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入院时神志均清醒,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伴发疾病及既往病史,家庭经济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于入院当天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2.1 疾病宣教 首先让患者了解脑血管病的起因、病程、预后,耐心仔细的讲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细心观察并对患者做出初步的心理分析。

    1.2.2 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

    急性期: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痛苦绝望、恐惧紧张、敏感多疑、任性、易激惹及心理应激能力下降,自我形象紊乱,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易出现外向投射心理和内向投射心理反应。

    恢复期:依赖心理增强对康复充满希望,盼望尽快痊愈,但对肢体偏瘫、失语、个别患者语言含糊不清等,病人会出现焦躁、忧郁、自卑、绝望甚至拒绝治疗。病人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他人言行极为敏感,易产生失落感,容易对医护人员及其周围人的言行产生误解,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此外,在急性期一切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产生依赖心理。进入恢复期后尽管一些神经功能逐渐恢复,也不愿主动活动,即使活动也缺乏毅力和耐性。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 多与病人沟通才能更好的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等情况。我们采取入院沟通(入院当日一次),住院期间沟通至少三次(住院日期极短的病人例外),出院沟通一次(出院当日)。

    2.2 关心和尊重病人 对病人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医德,我们采取礼仪服务,热情周到,从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亲切感。对病人的陈述应认真听取,不任意打断话题,平时要主动与病人打招呼并用尊称,使患者心理上感到满足和愉悦,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取得病人信任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经常同病人谈心,倾心交流增加护患感情,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之正确面对现实,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避免波动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传授一定的自护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4 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其心声,理解病人的疾苦和感受。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并策略的指出患者的性格弱点,帮助其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消除依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2.5 主动解决患者的困难,积极维持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维持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每日护理查房发现患者的困难后主动帮助解决,尽量使病人满意,处处关心、体贴、爱护病人,让病人的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病人明显比对照组乐观、随和、情绪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生活有规律自理能力强,精神状态佳,生活质量提高。

    4 讨论

    4.1 综合分析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细心观察耐心询问,只有了解病人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4.2 护士应提高知识层次加强自身修养 患者更愿意接受耐心友善、语言亲切、态度诚恳和面带笑容的护士,这样的护士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4.3 重视农村患者和丧偶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农村患者重点消除病人的自卑心理,对丧偶患者要多关心体贴消除孤独和失落感。

    5 结论

    精神愉悦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脑血管病患者最终康复的基础,护理干预对缓解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切实可行,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压疮并感染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 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