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口腔病患儿的诊疗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1191次

    作者:金波  魏振辉

    作者单位:110034辽宁鞍钢曙光医院口腔科

    110042辽宁鞍山解放军463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口腔病患

    目前我国儿童数量约占全国人口的1/4~1/3,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针对这一特殊患病群体,除了要求临床口腔医生对儿童口腔疾病有全面了解外,更要掌握就诊儿童的心理,从而使诊疗过程顺利完成。本文就这些年工作中接诊口腔病患儿的体会介绍如下。

    1 掌握儿童心理特点

    1.1 恐惧心理 来就诊的儿童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尤以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多见。表现为不安、害怕、哭闹、不愿与父母分离、不愿接受甚至拒绝诊疗。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陌生的诊室和医务人员、奇形怪状的诊疗器械、轰鸣作响的设备、刺鼻难闻的药味、诊疗过程中的疼痛等。对有恐惧的儿童,我们不应责备,要接近儿童,找出原因,消除恐惧,顺利完成牙科治疗。

    1.2 依赖心理 许多患儿对家人尤其是母亲有明显的依赖性。表现为不愿与母亲分离,听从母亲的话,母亲在椅旁陪伴,抚摸儿童的手,可以配合完成治疗;如硬性分离,不让陪伴便不配合,难以进行诊疗。同时发现有的患儿由长辈陪伴就诊往往不易配合,而由有威严的父或母陪伴,能够很顺利完成治疗。因此,本人认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和一些不合作的儿童最好有人陪伴,其余患儿可不用陪伴,有时监护人的不正确态度和不耐烦的表情,反而更增加患儿的恐惧哭闹,影响诊疗活动。

    1.3 情绪表现形式 儿童情绪的持续时间较短,表现为一时性。所以对于不合作的儿童不应焦急,因为他有转变为合作的可能性。另外儿童情绪的控制力差,一旦诊疗过程中出现疼痛,患儿就会突然地表现哭闹、不合作,医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免发生意外。儿童情绪表现真实可信,医生在临床操作中应密切注意患儿的表情和身体反应。

    2 运用患儿诊疗行为诱导法

    2.1 语言交流法 在诊疗过程中,与患儿及其监护人的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监护人交流,了解患儿的特点和病情,并向监护人交代清楚有关患儿的疾病诊断、治疗计划、费用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取得监护人的同意和配合方可进行治疗。与患儿的语言交流时要采用简单易懂、具体形象的形体语言和童语,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的恐惧,使其能够配合完成诊疗活动。

    2.2 无痛法 疼痛是导致患儿恐惧,拒绝诊疗的最大原因。临床可采用局部麻醉或化学药物失活的方法来达到无痛目的。此外在临床操作中,应从无痛开始,把有可能引发疼痛的操作放在最后,一旦患儿发现疼痛时,诊疗已结束。同时应避免在第一次诊疗中给患儿造成痛苦,导致其以后不配合治疗。

    2.3 观摩与鼓励法 对于一些因恐惧而不接受诊疗的儿童,可让其观看合作儿童的诊疗情况,互相交流感受和体会。这样激发他的自尊心,同时在诊疗过程中多鼓励、多示范,从而达到消除恐惧、接受治疗目的。另外,营造适合儿童特点的就诊环境和缩短临床操作时间都是可取的方法,力求稳、准、好、快地完成诊疗。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感到:只要医护人员有耐心、爱心和精湛的技术;监护人的充分理解与积极配合;对患儿正确运用诊疗行为诱导,多数患儿能顺利完成口腔病的诊疗。

    ↑上一篇:口腔癌前病变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下一篇:口腔疣状黄瘤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