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2-16  浏览次数:457次

      作者:王忠文  作者单位:021400 内蒙古满洲里,满洲里市中蒙医院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即刻给予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检查24h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进行分析,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HRV)显著增加。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异性(HRV)下降。HRV大小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显著增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近两年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除外合并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源性休克者。其中,男3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5±9.2)岁。心肌梗死平均入院时间(3.2±1.5)h。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28例(治疗组)和非β受体阻滞剂组20例(对照组)。两组病人入院后绝对卧床、供氧、心电监护、吗啡止痛、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等相同。治疗组入院后即刻加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

      1.2 心率变异性检测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10天后检查24h动态心电图。采用美国康泰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TL2000A十二导联全息动态心电图系统,记录24h全部心搏,剔除全部异位搏动(房性、结性、室性早搏、逸搏及心律)及伪差。本文采用HEV时域指标(单位:ms),包括:SDNN:24h内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正常值(140+40ms)异常值:≤50ms]。SDANN:24h内5min阶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正常值:(127+35)ms 异常值:≤40ms]。rMSS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方根[正常值:(27+12ms) 异常值:≤14ms]。PNN50: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异常值<0.75%)。其中SDNN:反映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总的张力,用来评价自主神经受损与恢复的总体程度。SDANN: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大小,用以评估HRV慢变化成分。rMSSD:主要反映HRV的快变化成分,即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PNN50:反映心动周期的逐搏变异,是HRV中的高频成分。

      1.3 统计学处理 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分析与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8例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V的时域指标明显提高。见表1。表1 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HRV的影响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基础心率和心率的调节,主要受自主神经,即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心率的变化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协调维持着心脏的正常活动。交感神经兴奋可降低室颤阈,迷走神经兴奋可提高室颤阈。一旦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降低,特别是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则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增强,室颤阈降低,易发生猝死,这已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HRV反映了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下降,HRV下降,下降的程度已经成为预测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实验研究发现,冠脉闭塞后数分钟内,血浆中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大幅度升高,并与损伤程度有关。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作用而对心脏起保护作用,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以往对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2个月内以及1~1.5年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提高心率变异的报道较多,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观察得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变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从而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庄亚纯.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现状.心率变异分析汇编,2000,10.

      2 贾新未,唐路宁.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对心率变异的影响.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11(4):212-214.

      3 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14).

    ↑上一篇:新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2例分析
    ↓下一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合并高血压45例治疗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