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26例儿童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10-31  浏览次数:1375次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将碘造影剂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血管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项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也是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1]。笔者旨在探讨护理方法在儿童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静脉复合(氯胺酮)麻醉下对26例患儿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本组患儿男15例,女11例,年龄2岁8个月~13岁6个月,平均7岁6个月。术前诊断:头晕原因待查3例,颅内出血13例,基底节区脑梗死3例,单侧肢体活动障碍原因待查5例,其他病种2例。

    1.2 全脑血管造影方法:26例患儿均在静脉复合(氯胺酮)麻醉下经皮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术,术中行肝素化,术后拔除导管鞘管,局部压迫20min后加压包扎。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常规护理:儿童的理解能力以及配合能力相对有限,要鼓励家长参与,消除患儿的陌生、恐惧感。做好术前相关准备,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常规备红细胞悬液1U。排除相关手术禁忌证。

    2.1.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儿童的特点,多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沟通,告知全脑血管造影的方法,并耐心、细致地说明其目的及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技术的可靠性,相关注意事项等,使其消除顾虑,主动积极配合检查。

    2.1.3 物品准备:术前做好造影物品的准备。包括:造影无菌包,5F动脉鞘,5F单弯导管,超滑泥鳅导丝,各种规格无菌注射器,肝素钠(规格2ml,12500U),鱼精蛋白(规格5ml,50mg),以及尿激酶、阿托品、盐酸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50~100ml碘氟醇造影剂,消毒纱布块,纱布绷带等,并备沙袋,用以术后局部加压止血,备好心电监护,吸氧吸痰装置。

    2.1.4 术前准备:训练患儿进行床上排便。术前1d术区备皮,备皮范围:双侧大腿上1/3至平脐,两侧至腋中线及会阴部。术前行抗生素过敏试验及碘过敏试验。手术当天常规禁食水6h。术前排空大小便。术前于左侧肢体穿刺静脉留置针,以便于医师在右侧操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测量生命体征及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足背皮温并记录,以便术后对比。

    2.2 术中护理

    2.2.1 体位准备:在静脉复合(氯胺酮)麻醉下协助患儿取平卧位,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并适当约束。必要时留置导尿。选择适当铅衣,铅围覆盖于患儿腹部及垫于腰部,保护儿童肾上腺和生殖系统。

    2.2.2 术中配合:术中配合医师消毒铺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1L/min,无创心电监测,血氧血压监测,备好吸痰装置,连接静脉通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通过显示器同步了解手术进程,并为手术医师及时提供所需物品。

    2.3 术后护理

    2.3.1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无创心电监测,监测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1次/1h。术后6h嘱患儿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以便体力尽快恢复,鼓励患儿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减轻对肾脏的损害。严密监测患儿神志、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安抚工作,以免给患儿造成不良刺激。术后加强病房巡视,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重点观察术侧肢体末梢血运情况、皮温、穿刺点局部敷料渗出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3.2 股动脉穿刺点的局部护理:应耐心向患儿及家长解释制动的必要性,为避免再出血,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平躺,局部沙袋加压止血8h,平伸术侧下肢,避免术肢屈膝、屈髋,并制动24h,做好看护,防止坠床。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对下肢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每1~2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疮发生。

    2.3.3 并发症的护理:术后24h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穿刺部位血肿、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尿潴留等。由于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还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多于术后12~24h发生[2]。本组患者仅1例出现穿刺部位局部血肿,自行吸收。术后24h内护理观察的重点是术侧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穿刺点局部皮下有无淤血、血肿等。小的血肿可不予处理,几天后多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肿24h后先给予MgSO4局部湿热敷,6h后仍无效应行局部血肿清除术。本组患者仅1例出现穿刺部位局部血肿,24h后予MgSO4局部湿热敷,卧床休息,后自行吸收,考虑患儿术后行相关检查,步行过多所致。

    3 结果

    2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自行吸收。

    4 体会

    全脑血管造影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类脑血管病的筛查,对于临床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作为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尤其对儿童行全脑血管造影术,除了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外,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5 参考文献

    [1] 刘凤华.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17.

    [2] 周玉华,陈妙华,黄秀英.经股动脉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70.[收稿日期:2014-03-05 编校:朱林]

    ↑上一篇:39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下一篇: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