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极化液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1-10  浏览次数:472次

      作者:胡群,谭红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 目的 观察极化液在治疗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将收治的286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1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45例在此基础上接受极化液治疗,比较心电图中各导联ST段变化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功能提高亦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极化液对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缺血、恢复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 极化液,慢性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功能

      我院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286例,其中1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极化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86例均系我院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收住院的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其中男204例,女82例;年龄42~88(平均72.3)岁;病程1~30(平均5.4)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152例,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者34例,合并糖尿病者54例,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6例。按NYHA分级方案,心功能Ⅱ级35例、Ⅲ级194例、Ⅳ级57例,按1979年WHO冠心病分型标准,286例患者均属于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5例,男103例,女42例,年龄42~88(67.5±13.6)岁;对照组141例,男101例,女40例,年龄48~88(70.1±12.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如吸氧、抗凝、抗心律失常、降脂、降压、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极化液,即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胰岛素12 U+10%氯化钾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心电图侧壁(I 、avL)、下壁(Ⅱ、Ⅲ、aVF)及广泛前壁(V1、V2、V3、V4、V5)各导联ST段变化、二维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改变。

      3.疗效判断 以心电图侧壁、下壁及广泛前壁某区域内各导联均有ST段下移超过0.05 mV为阳性,治疗后各区域内导联ST段全部恢复正常(如侧壁I、 aVL导联ST段均无下移)或治疗前某区域内各导联ST段下移明显,治疗后某区域内各导联ST段向上恢复超过0.05 mV的为有效(ST段下移小于0.05 mV的不计入统计)。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LVEF的变化,LVEF水平增加10%为有效,增加20%为显效。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Foxpro数据库管理,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区域内导联ST段变化情况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电图中各区域心肌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ST段阳性率下降水平上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说明极化液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区域内导联ST段阳性变化(略)

      表2 治疗前后两组LVEF改善情况(略)

      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改善情况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LVEF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有效率及显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0.01)。由此说明极化液在心肌缺血患者中具有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

      讨论

      极化液作为细胞代谢调节剂用于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已有40年的历史[1]。 1998年拉丁美洲心脏学研究中心协助组(ECLA Collaborative Group)进行了“溶栓治疗时代最大的极化液临床试验”[2]。结果发现极化液治疗组死亡、严重心力衰竭和非致死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40%,再灌注时加极化液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由对照组的15.2%降至5.2%,即危险度降低66%。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由于代谢障碍,ATP产生减少,从而激活IK、ATP(ATP敏感性钾电流)促进钾外流;同时由于ATP产生减少,钠泵外运降低,细胞内钠浓度增高,激活钾通道而产生IKNa,结果使复极化加速,心肌不应期缩短,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另外,心肌缺血、缺氧时,游离脂肪酸氧化代谢增加,葡萄糖氧化代谢减少,糖酵解增加,造成乳酸堆积,产生酸中毒,从而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而胰岛素可促进缺血心肌细胞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为缺血心肌提供更多能量,降低FFA水平及减轻细胞内Ca2+超载,从而改善心功能。同时胰岛素可激活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恢复细胞膜离子转运,增加细胞内K+浓度,从而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并改善缺血心肌电生理变化,使AMI早期心电图中抬高的ST段恢复到基线,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3]。同时,抑制脂肪动员和脂肪分解,降低循环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减少脂肪酸的毒性代谢产物,包括自由基[4]。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使心肌顺应性降低,出现舒张功能障碍,高峰等[5,6]对大鼠MI/R模型进行了极化液治疗实验,结果发现极化液组较葡萄糖钾组、生理盐水组在抑制MI/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方面效果显著,在提高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方面亦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用极化液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可以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提高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同时还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钱学贤.极化液胰岛素保护缺血/再灌注的新机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45-147.

      [2]Diza R,Paolasso EA,Piegasls,et al. Metabolic modul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ECLA glucose insulin potassium pilot trail[J].Circulation,1998,98:2223-2234.

      [3]Kajstura J,Cheng W,Reiss K,et al. Apoptotic and necrotic myocyte cell deaths are independent contributing variables of infarct size in rats[J].Lab Invest,1996,74:86-107.

      [4]刘 玲.改善心肌代谢药[J].临床心脏内科新理论和新技术,2006,467-469.

      [5]高 峰,施东伟,王晓明,等.极化液对缺血/再灌大鼠心肌细胞死亡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48-151.

      [6]高 峰,闫文莉,张海锋,等.极化液对缺血/再灌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机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53-156.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并上消化道出血13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