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其他》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04  浏览次数:812次

    全世界HBsAg携带者已达到2.8亿,我国有1.3亿,其中显现症状的患者有3000万之多,目前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降转氨酶,从而达到保肝的作用,但仍然无法通过阻断病毒基因的复制杀死病毒,使之从肝细胞中分离开来,即使曾经引发很大影响的干扰素和核糖类药物,有效率也不足2O%,且较容易引发自身肝细胞损伤、病毒变异加剧、耐药性等毒副作用,所以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理想的临床用药,以解决我国乙肝患者痛楚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采用强肝胶囊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均符合我国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其中50例要求接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呋啶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其余60例为拒绝抗病毒药物和要求使用本药物患者,标记为实验组。2组在病症分型、性别、年龄构成比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呋定(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25)100mg/d。实验组给予强肝片(陕西永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01)4粒/次,2次/d,每服6d停1d,8周为1个疗程,停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熊去氧胆酸(德国霍克药厂Losan Pharma GmbH,进口药品注册号H20100502)250mg/d,3次/d。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疗效。

    1.3 观察项目 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观察纳差、乏力、右肋骨下缘不适及黄疸情况为主。②免疫功能检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1次。③肝功检测,包括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T)。检测频率1次/月。

    1.4 疗效评判标准 执行我国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药物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结束后肝功能、免疫学各项指标、临床体征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有效:治疗结束后GGT、ALT、TP下降至治疗前50%或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临床各项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结束后肝功能、免疫学指标、临床各项体征、症状无明显好转者。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各项其他症状和疼痛等级比较采用方差因素分析;总有显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对比 2组治疗后ALT及ALB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ALT结果已降至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则仍超出正常范围,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O5)。2组治疗后GGT、SB及TP未发生明显升高或降低(P均>0.05)。见表2。

    2.2 病毒学指标 2组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分布见表3。

    2.3 免疫学指标对比 2组IgG在治疗后均改善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5)。治疗后实验组IgM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2.4 临床疗效 实验组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5)。

    3 讨论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显现症状患者就达3000万之多。临床通过抗病毒、降转氨酶等治疗方法虽可以暂时达到保肝的作用,但仍然无法通过阻断病毒基因的复制杀死病毒,使之从肝细胞中分离开来;且盲目使用干扰素与核糖类药物,可使自身肝细胞损伤、病毒变异加剧,使病毒不断变异产生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若不及时控制将发展成肝纤维化伴有肝硬化等严重后果,肝硬化发展到中晚期会存在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和失代偿征象,引发腹水、肝性脑病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据报道,我国每年新确诊的肝癌患者中有乙肝既往史患者约占50%,而每年因为肝癌导致的死亡患者中有乙肝既往史者近70%,所以通过抗病毒治疗阻止病毒DNA复制,延缓肝硬化进展,是控制早期肝硬化转向肝失代偿性的关键[1]。

    强肝胶囊以纯正中药为原材料结合现代科技精制而成,含茵陈、丹参等16味中药复方。茵陈内含滨蒿素、茵陈色原酮、甲基茵陈色原酮等,通过调节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减轻肝细胞气球样变,坏死等作用,达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2]∶舟参内含丹参酮类、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酸、二氢异丹参酮等,能改善肝微循环,阻止成纤维细胞分化及胶原纤维形成,并能抑制病毒单核细胞中焦谷氨酸及TNF的表达,从而阻止病毒蛋白质与RNA的合成,达到抗病毒保肝的功效[3]。从中医理论分析,方中用茵陈、丹参二味中药作为君药,清未除之湿热之毒。党参、山药、黄芪为臣药,行气健脾,挟正祛邪,当归、芍药养血滋阴,山药、黄芪为补益之品,滋养肝内之藏血。另加郁金活血疏肝,以祛除郁热[4];佐用山楂、神曲增强脾胃之气,泽泻利水以泻出湿热。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并能协助臣药补中之气。虽然药味繁多,但层次分明,共奏疏肝解郁、补血敛阴、益气健脾之功效。熊去氧胆酸为一种亲水胆酸,可使胆管括约肌松弛,调节肝部糖原积累,进而达到加速胆固醇分解,控制胆固醇吸收的作用[5];并可使肝细胞胆汁分泌增加,抑制胆酸在回肠部的二次吸收。在患病区域其甾体核与肝细胞膜呈无极性区域结合,对膜稳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从而使肝细胞膜遭受疏水性胆盐的破坏度进一步降低,大大降低了脂肪酸转化为胆固醇的速度[6],并加快其排泄,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容易发生肝内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形成胆栓塞,出现一定程度的肝梗阻性黄疸。熊去氧胆酸可使胆酸盐、碳酸氢盐等分泌受到促进作用,进而起到利胆退黄、降低丙谷氨酸转氨酶水平的作用[7]。总之,强肝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联用可以降低ALT、ALB及IgG含量,恢复肝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药物,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沈守荣,李楠.熊去氧胆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3):171-175.

    [2]吴剑明,刘蓉.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0):35-36.

    [3]范晓英,李晓静,张洪涛.强肝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3):7583-7584.

    [4]谭小芸,刘兴峰,陈星浩.甘利欣联合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6,(09):905-907.

    [5]伍恩国,李耀才,杨智娟.拉米夫定联合抗乙肝转移因子和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6,(02):84-86.

    [6]陈焕永,姜宏齐,邵风娟.γ-谷氨酰转肽酶与各种肝病关系初探[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04):346-347.

    [7]刘丽萍,贺承山.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脏疾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04):283-286.

    ↑上一篇:阿维A联合苦参素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一篇:百令胶囊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