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医学心理学》

    文拉法辛氟西汀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37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德春  122000 辽宁·朝阳 朝阳市康宁医院

    A control study of venlafaxine,fluoxetine and amitriptyline in depression

    Wang Dechun

    (Kangning Hospital of Chaoyang,Chaoyang 122000,Liaoni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and safety of venlafaxine,fluoxetine and amitriptyline in depression.Methods 102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group A,B and C of 34 ones each and took orally venlafaxine,fluoxetine and amitriptyline separately for 8 weeks. Clinical efficaies were assess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the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 and adverse reactions with the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s of the 1st,2nd,4th,6th and 8th week treatment.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8th week,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rates,scoredecrement rates and CGI scores among the 3 groups(P>0.05);operating time was in turn group A0.05), but tho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both group A and B than C(P<0.01).Conclusion Both venlafaxine and fluoxetine have significant efficacy equivalent to amitripty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 advantage over amitriptyline in action time and safety.

    【Keywords】 Depression; venlafaxine;fluoxetine; amitriptyline; HAMD;CGI;TESS

    抑郁症是危害人们心身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终身患病率为6.1%~9.5%,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病程迁延,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1]。本研究应用文拉法辛、氟西汀、阿米替林三种不同类型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进行了对照研究,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总分≥17分。(3)排除脑器质性病变,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共入组10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A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18 a~50 a,平均(38.07±15.40) a;病程2 mo~34 mo,平均(4.50±6.27) mo。B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20 a~57 a,平均(38.91±11.06) a;病程2.5 mo~38 mo,平均(4.31±5.31) mo。C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19 a~56 a,平均(37.90±4.96) a;病程3 mo~36 mo,平均(4.42±6.02) mo。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三组患者入组前服用其它抗抑郁药剂者清洗1 w后再进入研究。A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初始剂量50 mg·d-1,最大剂量250 mg·d-1。B组口服氟西汀治疗,初始剂量20 mg·d-1,最大剂量60 mg·d-1。C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初始剂量50 mg·d-1,最大剂量250 mg·d-1。观察8 w。

    1.2.2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1 w、2 w、4 w、6 w、8 w末采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CGIS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8 w末以HAMD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治疗前后定期检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SP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1)起效时间:A组约7 d起效,B组约10 d起效,C组约14 d起效。(2)因转为躁狂型而终止研究A组2例,B组3例,C组因严重心律失常终止研究1例。(3)临床疗效:A组痊愈21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2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3%;B组痊愈22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2例,无效2例,有效率93.55%;C组痊愈20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4例,无效4例,有效率87.88%。三组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三组治疗后HAMD总分减分率比较,见表1。表1 三组治疗后HAMD减分率比较 注:A、B组与C组比较﹡P<0.05,﹡﹡P<0.01。 表1显示,治疗第1 w、2 w末,A、B组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C组,第1 w末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2 w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点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治疗前后三组CGISI评分比较,见表2。表2 三组治疗前后CGISI评分注:同期三组间比较P>0.05。表2显示,三组治疗后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8.16、7.65、8.22,P均<0.01)。同期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依次为失眠8例、口干5例、恶心6例、头痛5例。B组依次为失眠7例、激越7例、口干8例、恶心8例、乏力4例、心动过速2例。C组依次为口干20例、便秘17例、视物模糊14例、乏力19例、心律失常3例。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1)。三组治疗后TES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3。表3 三组治疗后TESS评分表3显示,治疗后A组与B组间各时点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C组(P<0.01)。

    3 讨论

    据WHO2001年公布,抑郁障碍位居人类死亡和残疾的十大疾病之第四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居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1)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重摄取;(2)抑制5羟色胺的重摄取。前者的代表药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后者则为氟西汀。文拉法辛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的双重抑制剂。

    本研究显示,治疗8 w末,三组间有效率、HAMD减分率及CGIS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三组总体疗效相当,且与有关文献报道[1~4]相一致。起效时间依次为文拉法辛<氟西汀<阿米替林,说明文拉法辛起效最快、氟西汀次之,此结论与相关文献[4,5]的观点相一致,这可能与治疗始初剂量以及药理作用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A组与B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时点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C组(P<0.01)。提示文拉法辛与氟西汀较阿米替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A组与B组共出现5例(5.9%,8.8%)转躁现象,这可能与5羟色胺再摄取过度抑制所致5羟色胺浓度剧增诱发了躁狂发作有关。

    【参考文献】

    [1] 宋春联,奈效祯,吴韬.氟西汀联合电针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2):103

    [2] Mendele J,Tohnston R,MatlersJ,et al.Efficacy cmd satety of b.i.d.close of venlafaxine in a closetesponse study[J].psychopharmacolbull,1993,29:169

    [3] 王刚,陈海发,伊刚,等.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2):107

    [4] 邹开庆,万选珍,易宏,等.国产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制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3):173

    [5] 宋荣刚,任静.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3):176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
    ↓下一篇:社区护理提高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