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卫生管理学》

    提高陆军医疗分队涉海救治卫勤保障能力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4-05-23  浏览次数:1489次

    为提高陆军医疗分队涉海救治卫勤保障能力,我院机动医疗分队多次参加海陆联合救治卫勤演练。现对我院机动医疗分队数次卫勤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 陆军医疗分队参加海陆联合救治卫勤演练的任务我院医疗分队被派往海军某部,部署在作战海域近海岸滩,开展岸滩救护,承担前接被送至海岸码头和近岸机场的海上伤病员,并进行分类救治及医疗后送工作,同时承担部分陆军参演部队的医疗保障。岸滩救护所同时接受海上指挥组和岸上基地指挥组的指挥。

    2 影响陆军医疗分队涉海联合救治卫勤保障能力的因素经过多次联合演练,我院医疗分队掌握了岸滩救护所的保障任务要求和工作流程,适应了多军种的联训联动,但也暴露出陆军医疗分队在海陆联合救治中的协同性和适应性的不足,经总结,影响陆军医疗分队涉海救治医疗保障能力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恶劣的临海环境陆军医疗分队多数常年驻扎城市,对临海风大雨频、山多林密、空气潮湿、虫蛇出没的恶劣环境及气候在短期内较难适应,雷击、虫蛇咬伤、中暑、溺水等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平时,导致保障任务重于平时[1]。

    2.2 多重的指挥关系在海陆联合救治演练中,海上伤员送至码头或海岸机场,岸滩救护所派救护车前接伤员。在伤员交接过程中,救治命令经海上指挥组通知岸上指挥组,再下达到岸滩救护所,过程较繁琐,而且医疗队前接人员与后送伤员的船只或直升机无法直接联络,导致伤病员接送的衔接不够顺畅,常常出现任务不明确、伤病员交接不连续等问题。医疗分队在前接伤病员过程中耽误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对岸滩救护所的工作展开和人员配置提出了考验。

    2.3 无法共享伤员信息目前军兵种间信息的共享还未完全实现,我军许多卫勤信息化装备还没有列入常规训练装备,伤员信息需要多次采集录入方能进入救护所“军卫一号”医疗系统,所以在联合救治演练中,新型卫勤信息化装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还需依赖于传统的手写伤票和病历,明显影响了救治效率。

    2.4 伤情复杂陆军医疗分队对海水浸泡伤病例处理相对较少。海水温度低、渗透压高、含菌量大,伤员落水导致海水浸泡伤口或海水进入胸腔,可致伤口及局部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海水压迫及损伤脏器,并引起高渗性脱水,给战伤的救治带来较大困难[2]。

    3 提高陆军医疗分队涉海救治卫勤保障能力的思考

    3.1 强化平时训练为演练做好充分准备涉海医疗救治是陆军医疗分队较少参与的卫勤保障行动,除了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必胜信心外,还要做好面对频海作业特殊困难的心理准备。医疗队平时训练应立足于陆岸训练,打好海水浸泡伤救治基础[3]。在方案预案推演、物资装备筹措、指挥通信协调、开展适应性和针对性训练等方面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反复优化保障方案,力争达到多环节快速有效衔接、多单位畅通高效协同、多伤情科学化标准化治疗的效果[4]。为提高陆军医疗分队处理海水浸泡伤的技术水平,可以培训标准化伤员,用于医疗分队的针对性训练[5]。为适应频海的恶劣环境,陆军医疗分队还需要实行自我保障,进行针对性的“吃、住、行、藏、管、供”等频海野外生存训练及后勤保障方法研究。同时,根据未来战争的可能需要,还应该开展相关的海水适应性训练[6]。

    3.2 通过模拟实战演练检验保障能力新时期我军卫勤保障开始向以医学维护军事作业能力为基础的一体化卫勤组织指挥模式转换,所以在联合救治演练中首先是演练联合作战意识,确立大联勤观念,打破军兵种之间的界限,真正实现卫勤保障的集约化、高效化[7]。其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伤病员医疗后送是三军联合、分段链接、系统交互的卫勤保障,所以必须树立卫勤信息的交互意识[8]。还要结合实战演练,创新组训方式,进行交叉任职、角色互换等,强化队员一专多能的训练。最关键的是通过联合救治演练,检验并提高陆军医疗分队统一指挥、通信联络、方案推演、物资油料保障、涉海伤情救治等一体化卫勤保障能力。

    3.3 加快医疗保障战斗力的生成为提高陆军医疗分队涉海卫勤保障能力,必须认真总结每次海陆联合救治卫勤演练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和完善保障流程、真正提高组织指挥及专业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医疗保障战斗力的生成。首先要建立陆军医疗分队参加涉海救治演练的长效训练机制,健全完善训练制度和标准体系;其次要建立评估考核体系,使所有医疗队员明确考核标准和完成时限;还要培养健康积极的团队文化,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通过反复训练、演练、检查、总结,充分完善预案,尽量贴近实战,确实提高陆军医疗分队涉海救治卫勤保障能力,使陆军医疗分队成为海陆联合救治的拳头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文明,金丽芬,吴扬,等. 部队野外作训卫勤保障探讨[J]. 东南国防医药, 2010, 12(6): 573-574.

    虞积耀,赖西南. 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伤的伤情特点及救治技术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4, 29(12): 1017-1019.

    刘新华,诼杰,张燕. 提高海上医疗急救组织指挥能力的探讨[J]. 海军医学杂志, 2009, 30(4): 349.

    杨扬,许恒,姚均迪,等. 航天员海上应急救治及岸基后方支援医院卫勤保障研究[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11): 1039-1040.

    刘文宝,陈国良,刘建,等. 医院船医疗队训练用标准化伤员的筛选[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5): 460-461.

    郭永革,刘传海,邓红,等. 医院应急机动卫勤分队海训实践[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7): 630-631.

    徐昕明,张雨龙,王涛,等. 灾难医学救援保障模式研究[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10): 661-662.

    张宏涛,陈建武,李锐锋,等. 信息化条件下卫勤训练的几点思考[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2): 159-160.

    ↑上一篇:海军战略转型条件下特勤人员卫勤保障特点与要求
    ↓下一篇:新时期某海岛军队医院卫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