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卫生管理学》

    加强医院血库管理,提高输血安全

    发表时间:2012-12-14  浏览次数:126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苗桂芬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0021

    从一个人身上抽取血液输入另一个人体内的称为输血的过程。为使输血成功,必须使捐赠人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对应于接收者的凝集素。换句话说就是捐赠者和接收者的血型必须相容,否则接收者血液内的抗体(凝集素)将攻击捐赠者的血细胞,通过凝集反应形成血凝块。临床上输血时首选血型为同型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称为主侧(直接配血);同时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相混合,称为次侧(间接配血)。如果两侧都无凝集反应,方可输血,如果出现凝集反应,特别是主侧凝集,绝对不能输血。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剂。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临床输血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近百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输血学,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输血的安全性成为我们每一个输血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加强血库质量管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提出以下建议,与同仁们探讨。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血库的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制度、血液贮存制度、用血登记制度、血液报废制度、血液核对制度、血库仪器管理制度、血库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进修制度、患者资料与标本保管制度等。血库的各种规章制度是血库的法律性文件,是我们有法可依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个别医生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患者“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输血应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血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建章立制与监督检查相结合,不定期重点检查与周期评审相结合,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使输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加强输血科建设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输血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差错率,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完善配血制度。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及时阻止滥用血源,从而节省血液资源。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减少异体血的输入,积极开展成份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按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血原则,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血液制品,以保证受血者的健康。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医疗临床输血的根本概念,包括合理的使用血液、输血操作、医护人员的培训、异体输血治疗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各级卫生部门作用,明确职责、权限,作好鉴定、考查、评价工作,从而提高输血质量和受血者健康的安全性。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涉及到医院领导方面、输血科工作管理、临床医师知识的更新、血液成分的保存、各种成分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等知识的了解以确保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输血技术的提高,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尤为重要,使临床输血水平得到提高避免临床输血反应不良后果的发生。医院应成立临床输血委员会,院领导任主任委员,亲自抓临床输血工作,宣传有关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临床医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输血方面知识。通过“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要健全输血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程序文件、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工作记录,建立执行用血申请、登记制度,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血液管理微机网络化。因输血科工作特点,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有高度责任心,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不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才能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创新,寻找学科发展和进步的新的支撑点,营造“拳头产品”,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优势项目,提高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者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求得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讨 论

    输血医学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开发、应用、研究,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科学。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全面提高素质,进一步强化质量观念与成本效益观念,强化可持续发展和依法办事的意识,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深化改革、勇于探索、主动适应、以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一定能够把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与管理得更好,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邢矩斓,张晓玲.医院血库管理及质量控制.河北医药,2007(6):627-628.

    2 何道荣.基层医院血库管理工作的挑战.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

    3 尹代玉.医院血库管理系统的分类建立.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1):65-66.

    ↑上一篇:预防接种门诊安全注射的具体实施及效果评价
    ↓下一篇:疗养院防范药物滥用途径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