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军事预防医学》

    高危人群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4  浏览次数:1534次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 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于1505年经印度传入我广东,至今已近500年。 解放前是中国四大性病之首,60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年代再次发生和流行。1991年报告病例数为1 870例,1995年11 336例,1997年33 668例。1997年以来占报告8种性病的比例在6%以上,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经常可见一、二期梅毒, 也已发现三期梅毒和先天梅毒。在义务献血员中发现隐性梅毒[1]。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染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梅毒螺旋体对人体的粘膜及皮肤有较强的亲和性,可以引起全身各组织和脏器的损害[2]。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组织到我院体检的高危女性人群: 即社会上的一些具有某种危险性高的特征的人群组合,而这种疾病不仅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女性高危人群,包括卖血妇女人群、吸毒妇女人群、卖淫妇女人群、性乱妇女人群、女同性恋人群等。年龄在15~55岁。  

    1.2 试剂来源  ELISA检测试剂由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PA检测试剂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  

    1.3 仪器  酶标仪、洗板机、震荡机、移液器、SSW型电热恒温水槽、计时器等。  

    1.4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ELISA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2010年共129份血清样本(上半年61份,下半年68份),ELISA法共检出阳性16例,阳性率为12.40%,有2例经TPPA法确诊为阴性,真阳性率为10.85%,特异性为89.15%。(见表1)表1 129份标本ELISA检测结果表2 ELISA检测阳性结果与TPPA确认阳性结果比较  

    3 讨论  

    略阳县一直以来人员流动量很大,社会层次复杂,存在很大的安全和健康隐患。为提高梅毒的诊断率,了解本地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指导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2010年对组织到我院体检的高危女性人群采用ELISA法进行了统一的梅毒筛查,阳性结果用TPPA方法确诊[3-4]。结果显示本地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实验室检测策略,控制梅毒的性传播途径,降低梅毒感染带来的危害性。  

    3.1 梅毒危害性  

    (1)危害程度大,致残致死率高。由于螺旋体变异后毒性增强,对身体器官的损伤程度加重。而且变异后病情发展迅速,加之传统治疗效果差,致使梅毒对身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增加。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器官的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2)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等。

    (3)螺旋体危害心血管系统。可导致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

    (4)梅毒螺旋体结构变异、产生抗药性。每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螺旋体也不例外。变异的螺旋体犹如升级后的的电脑操作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毒性更强,更不容易治疗。同时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加速了螺旋体对药物的耐药性的产生,给传统治疗带来困难。

    (5)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螺旋体破坏组织时释放的心类脂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及反应素,另一种是特异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IgM和IgG。具文献报道[3],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血清中产生的抗螺旋体抗体比抗类脂质抗体出现早,且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消失迟,即使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仍可检测出其特异性抗体,甚至终身检出。  

    3.2 针对本地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结果阳性率高的现象,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加强法制宣传和社会道德、健康卫生教育,反对不正当性行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采用法律强制手段严厉打击从事非法性交易的活动,加大干预和控制力度。

    (3)建议采用TP-ELISA方法作为作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该方法有结果客观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不受溶血和纤维蛋白影响等优点,是目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首选方法[6]。

    (4)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

    (5)对可疑病人均应进行预防检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新病人并及时治疗。

    (6)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

    (7)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前不能结婚。

    (8)对已接受治疗的病人,应给予定期追踪治疗。

    (9)出门在外,应注意用具的消毒,可随身携带“肤阴洁”等进行清洗。正常性生活前,注意阴部清洗、消毒。

    (10)发现患病后要隔离治疗,治愈前严禁性生活。对患者的性伴侣要进行检查或预防性治疗。

    (11)晚期梅毒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康复。

    (12)如需献血,要去正规采血点,在献血前需做全面的血液检查,预防交叉感染;如需输血,需要输血单位出示所输血液的检查证明,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3.3 治疗原则[7]   

    (1)治疗要坚持早期进行、足量用药的原则。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杀灭作用,副作用又小,只要配合医师坚持治疗,就会收到减少并发症、治愈疾病、及早恢复健康的作用。

    (2)注意生活细节,防止传染他人。

    (3)早期梅毒患者要求禁止房事,患病两年以上者也应该尽量避免性生活,发生性接触时必须使用避孕套。如果患者未婚,那么待梅毒治愈后方允许结婚。

    (4)患病期间不宜怀孕。如果患者发生妊娠,治疗要尽早开始。是否保留胎儿,应根据孕妇的意愿执行。

    (5)二期梅毒发生时会出现全身反应,此时需要卧床休息。患病期间注意营养,增强免疫力。

    (6)食疗:患梅毒后的饮食调养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一样,均要吃新鲜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适当多饮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除。

    【参考文献】  

    1 陈莉.海南省2004-2009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   

    2 孟德娣,房功思,等.实验室常用梅毒检测方法的评价[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6):622-623.   

    3 屈春燕,杨敏,等.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4):285-286.   

    4 高危人群梅毒检测结果分析和方法学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972-973.   

    5 Lambert NL,Fisher M,Imrie J,et al.Community based syphilis screening feasibility,acceptability,and effectiveness in case finding[J].Sex Transm Infect JT2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05,81(3):213-216.   

    6 程艳杰,王广杰,王旭,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3):272.   

    7 黄金英,卢次勇,黄晋飞,黄桂锋,邓琳,孙小康,曾茜茜.强制戒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4.

    ↑上一篇:海军某部基层食品卫生安全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飞行员扁桃体恶性淋巴瘤Ⅱ期完全缓解放飞一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