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军事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4-01-06  浏览次数:1435次

    【摘要】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目前,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模式下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研究其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预防医学,问题,发展趋势

    一.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1 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

    1.2 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

    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对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1.3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型霍乱、疯牛病(克-雅氏病)等等。因此,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艰难、长期的斗争。

    2. 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2.1 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我国高血压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

    2.2 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2.2.1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缺碘导致地甲病和克汀病,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由于缺硒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

    2.2.2 随着工业的发展,职业病患者迅速增加

    慢性职业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万例。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

    3. 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4. 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

    我国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损失也较大。我国因意外伤害而致死的前三位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毙。

    5.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现在我国已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解决难度也大。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如何预防老年病,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无残疾预期寿命,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

    1. 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对健康的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 防治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是同一医学群体,但当前两者都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不仅要求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因此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环境与健康问题将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

    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治理和保护环境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解决。

    4. 将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三.预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建国初我国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3年起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把预防保健与农村卫生、中医药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并对预防保健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人人健康”的全球战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WHO于1978年指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1979年,WHO组织制订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的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197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34/58号决议》,指明卫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表示支持。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讨论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新卫生政策,并召开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宣言》,号召采取行动以帮助最需要改善卫生状况的人们。在世界各国的重视下,预防保健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相关政策和策略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飞行员扁桃体恶性淋巴瘤Ⅱ期完全缓解放飞一例
    ↓下一篇:新兵基础训练应力性骨折6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