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药学》

    中频脉冲电经皮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14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104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聂川      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开远 661600

    李政文    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开远 661600

    李刚    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开远 661600

    慢性结肠炎是指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肠道疾病的总称,它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各类结肠炎虽有差异,但基本病理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易出血。西医以抗炎治疗为主,但存在一定副作用,并且疗效不理想,笔者采用经皮中药离导入治疗本病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住院病例148例,男性83例,女性6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8岁,其中17~30岁13例,31~40岁37例,41~50岁42例,51~60岁33例,61~78岁23例,平均年龄44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32年。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发现肠粘膜有充血、水肿、溃疡、脓性分泌物或炎性渗出液。临床症状: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下腹痛(以左下腹为主,有的伴轻压痛),或肠鸣或泻下或便带血或带粘液或脓血便;大便检查无致病菌及寄生虫病原体。

    1.3 治疗方法 根据经验方(肠炎方):木香20g,川黄连15g,柴胡25g,太子参30g,地榆25g,石菖蒲20g,枳实 20g,白芍 30g;制成复方水煎剂;取天枢穴(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阿是穴(压痛点或疼痛反应点)。将浸有中药药液的海绵垫贴于上述穴位,使用CJX--004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通过电极与治疗仪连接成回路,将中药有效成分以离子形式导入患者体内。电流强度12mA,治疗脉冲频率2000Hz±200Hz,治疗时间为30min,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电子结肠镜复查肠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或仅留疤痕;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电子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减轻;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76例(51.35%),有效56例(37.84%),无效16例(10.8%),总有效率为89.2%。

    3 体会

    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泄泻”“腹痛”范畴,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或粘液便及脓血便表现为主,往往伴有下腹痛等。本病病程绵延,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其病因现代医学尚未明了,有人认为与人体自身免疫机能失调,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祖国医学对本病症因早有详细的阐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湿胜则濡泄”,《举痛篇》云:“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灵枢师传篇》云:“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笔者师古人之名训,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寒湿、湿热、暑湿等外邪或内伤饮食生冷不洁等物,致湿郁于内,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泄泻乃作。若久泄迁延则脾虚及肾,气血瘀滞,脉络受损,病位在肠,涉及脾肾,而且以结肠溃疡为特征,病机应为脾肾俱虚,湿瘀互结,脉络受损,当以补益脾肾,化湿敛疮,活血生肌立法。肠炎方中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川黄连:清热燥湿;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三药和用具有祛湿化瘀、调畅气机;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加强扶正治疗;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石菖蒲:化湿开胃;两药合用共凑醒脾化湿、清热止泻;柴胡:疏肝理气、调理肠胃;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加强止痛治疗;诸药合用则理气祛湿,疏肝健脾,缓急止痛。天枢穴在神阙穴(任脉)旁开两寸,《甲乙经》称为“长溪”、“谷门”,属足阳明胃经穴位,为大肠募穴。《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由此可见天枢穴可调理肠胃、通畅气机。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并且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证实针刺天枢穴治疗慢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阿是穴”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一文中:“有阿是之法,言有人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成,据明代《普济方》作“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据此可知阿是穴是内在疾病在机体体表的反应点,针刺等刺激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此病,方法简单,是利用直流电将中药离子经电极导入皮肤,进入组织或体循环而产生药效。它具有避免肝脏的过效应及胃肠道的副作用、减少人体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可随时中断治疗、使用方便等优点[2],并且作用于局部穴位,具有了针灸的治疗作用。故中频脉冲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德安.实验针灸学入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2.

    [2] Tomoko Akimoto.Yu Nagase. Novel transdermal drug pentration enhancer: synthesis and enhancing effect of alkyldisiloxane compounds containing glucopyranosyl group[J].JControlled Release, 2003,88(2):243~252.

    ↑上一篇: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调查与中药干预
    ↓下一篇:低强度氦—氖激光配合中药治疗3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