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115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韩永志               河南鹿邑县城郊乡卫生院 鹿邑 47728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60%[1]。自200503~200903我们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治疗10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经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12例2型糖尿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12例,女100例;年龄32~74岁;糖尿病病史6~24年。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状,并有浅感觉明显减退,肌腱反射减弱。并排除其它原因。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障碍确诊为DPN[2]。

    1.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腱反射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较前增加<5m/s ;无效:临床症状、腱反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变[1]。

    1.3 治疗方法 212例均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使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FPG)控制在3.9~6.1mmol/L,餐后2h血糖(2hPG)控制在7.2~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IC)<7.0%。对照组在此基础上1次给予维生素B12片500mg, 维生素B1片20mg,地巴唑片20mg,均3次/d,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组方:黄芪30g,熟地15g,山药30g,茯苓15g,天花粉20g,葛根10g,当归、川芎各15g,泽泻、丹皮各12g,丹参20g,赤白芍各15g,木香10g,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加知母12g、黄柏10g;肢体疼痛明显加炒玄胡15g,乳香、没没各9g;四肢欠温、胃寒怕冷加淡附子3g,肉桂6g;失眠加知母、栀子各12g。1剂/d,水煎2次,早晚分服,4周为1疗程,并判断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2]。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腱、跟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腱、跟腱反射较前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提高。无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腱、跟腱反射较前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无变化。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2组疗效比较,P<0.01

    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2组治疗后,FPG、2hPG、HbAIC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糖和糖化血蛋白比较(略)

    与治疗前比较, **P<0.0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围[3]。中医[4]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本病在中医古籍中亦早有阐述如《丹溪心法》云“腿膝枯细、骨节烦痛”等;《王旭高医案》中亦有“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的记载。后世医家根据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末端麻木、疼痛,多将其归为中医“痹症”及“瘘症”范畴。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胳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症。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笔者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中气,以补为通;熟地、山药养阴填精;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茯苓健脾渗湿;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泽泻、丹皮清泄肝肾火热;木香行气导滞,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很好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肢体麻、凉、痛等感觉异常及运动神经障碍引起的症状,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天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32.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

    [3] 夏正芹,戴林,徐左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4):528.

    [4] 张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8):481482.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下一篇:1例中西医结合救护超大剂量洋地黄中毒病人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