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1例中西医结合救护超大剂量洋地黄中毒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115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朱晶                         广东省中医院,510120

    曾慧                         广东省中医院,510120

    张利丽                       广东省中医院,510120

    地高辛属于口服洋地黄类药物的一种,其有效成分是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1]。地高辛成人致死量为10 mg。短时间大剂量的服用此药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本例病人一次服用地高辛100片 (25 mg)并酗酒,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地高辛浓度降至正常水平,病情痊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24岁,2008年10月18日因自行服用地高辛100片(25 mg)并酗酒后6 h由急诊收入我重症监护病区。入科时时病人意识清楚,精神疲倦,对答切题;面色及口唇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自诉少许乏力,无胸闷痛、气促、恶心、呕吐,无黄绿视,口干。体温36.5 ℃,血压115/75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65/min,心律不齐。舌淡红嫩,边有齿痕,苔薄少,脉弦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心肌酶、肌钙蛋白、生化指标正常。心电图:阵发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ST段呈鱼钩样改变。地高辛浓度16.80 ng/mL。诊断为洋地黄中毒。

    病人入院后心率慢至28/min,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行3次血液灌流治疗。配合静脉输注果糖、极化液以营养心肌,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制酸保护胃黏膜,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中医治疗上予静脉输注参麦针益气扶正,经上述治疗,病人心律转为窦性心律,10月19日停用临时起搏器,生命体征平稳,10月20日取出临时起搏器。10月20日地高辛浓度降至1.64 ng/mL,病情稳定,10月22日转出监护室。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例年轻病人因情绪不好自服药,因此护理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针对病人的个体特异性制订心理护理方案,设经验丰富的护士24 h专人特护,鼓励并认真听取病人的倾诉,帮助其建立生存的自信心,配合治疗。

    2.2 常规重症护理

    中毒病人病情重,且常伴有烦躁、惊厥、低血压、周围循环差及多脏器功能受损的表现。应予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立即给予吸氧。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注意心率的改变;监测肝肾功能、血生化、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清地高辛浓度等 。迅速在近心端建立静脉双通道,按医嘱用药。常规备急救车、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中毒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常并发休克、深昏迷,机体反应差,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心搏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对症护理,如病人出现胃肠道反应,应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若出现视力及精神方面的症状,应注意保护病人,免受意外伤害。同时还应加强饮食护理等,保持大小便通畅。

    2.3 临时起搏器护理

    安置临时起搏器的病人应常规拍胸片以证实导管定位,排除气胸的可能。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临时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可将体外脉冲发生器固定在床上或病人身上,以防止滑脱、牵拉导管脱位。每天检查接头连接处,确保起搏安全。穿刺入口处每天更换敷料。乙醇清洗暴露的导管,也可敷以抗生素软膏。外露的导管盘绕成环,用敷料保护固定。加强局部护理可使感染率明显降低。穿刺入口处的起搏导管应尽可能固定不动。置入深度要班班交接。临时起搏器一般放置1周~2周,最长不超过4周。

    2.4 血液灌流的护理

    2.4.1 有效建立血管通路

    目前临床较常用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动、静脉穿刺,此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病人痛苦小,安全可靠,穿刺后即可使用。但此方法要求有较高的穿刺技术,且动作要轻快、熟练、准确,不可同一部位反复进针 ,否则易导致血管损伤局部大面积渗血,止血困难,同时并发症多,如感染、血肿、大出血等。另一种为中心静脉置管,此方法相对安全、迅速、可靠,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但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置管相关并发症较多,最常见导管局部感染及菌血症等。留置中心静脉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管路留置情况,加强管道的护理。

    2.4.2 抗凝相关注意事项

    遵医嘱合理有效地使用抗凝药物,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严密观察出凝血,可通过对病人的穿刺部位、眼底静脉、牙龈、口腔及皮肤黏膜、大小便等的观察来了解病人是否有脑出血、消化道出血,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若动脉压上限报警或动脉滤泡器中纤维蛋白沉积,色泽加深,液面较前升高,说明灌流器中有凝血,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或追加肝素。如静脉压底线报警,主要是血流量不足和灌流器中有凝血。静脉压上限报警是静脉壶滤网堵塞或静脉针不在血管内,应及时处理[2] 。

    2.4.3 密切注意各项监测指标

    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灌流过程中动静脉压的变化,如动脉压底线报警,应考虑动脉流量不够,检查动脉针是否贴壁、堵塞;管道是否扭曲折叠。

    3 小结

    地高辛是一种常用的洋地黄制剂,其中毒最致命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肌细胞、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增高、传导性减慢,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3]。血清地高辛的正常有效浓度是1 ng/mL ~2 ng/mL,该病人高达16.80 ng/mL,并出现了阵发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ST段呈鱼钩样改变,及时有效地降低血清地高辛浓度至关重要。我科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了床边心电监护、血液灌流、临时起搏器、中西医联合用药等措施,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血清地高辛浓度,除心律失常外,洋地黄中毒所导致的各系统症状也应密切观察。而参麦注射液是根据经典古方“生脉饮”衍化而来,其中人参大补元气,增强心脏收缩力,消除某些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良好益气活血作用[4],配合麦冬滋心阴,心阳充足,可使心率转为规律。同时辅以大黄泻下通便。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30.

    [2]史健,张丽.血液灌流抢救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2):294295.

    [3]Giorgio M,Lueio N,Ottavio B,et al.Cardiova ular glycoside like intoxication following ingestion of Thevetia nereifolia peruviana seeds:A case report[J].Hal Heart J,2002,3(2):137140.

    [4]孙怡春.参脉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2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64.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剥脱性皮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