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10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143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白冬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职工医院 传染科,辽宁 辽阳 111003

    苏洲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职工医院 传染科,辽宁 辽阳 111003

    2004~2006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1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186例患者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并经超声或CT检查有腹水。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71例,女29例,年龄37~72岁,平均51.1岁;病程3~24年,平均6.9年;腹水量少量至中等量93例,张力性腹水7例;门静脉主干内径平均17.1 mm;脾大96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31.5 mmol/L;血清白蛋白(ALB)平均32.5 g/L;丙氨酸转氨酶(ALT)平均82.7 U/L;纤维胃镜显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53例。对照组86例,男65例,女21例,年龄35~71岁,平均49.8岁;病程3~21年,平均6.7年;腹水量少量至中等量83例,张力性腹水5例;门静脉主干内径平均16.9 mm;脾大83例;TBiL平均31.9 mmol/L;ALB平均32.1 g/L;ALT平均84.2 U/L;纤维胃镜显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44例。2组资料治疗前病程、病情等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以西药常规保肝、对症治疗,间断静脉输注白蛋白。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予以中药自拟方。方药组成:丹参25 g;柴胡10 g;赤芍15 g;鳖甲25 g;金钱草30 g;郁金15 g;黄芪15 g;猪苓15 g;鸡血藤15 g;大腹皮25 g,并随症加减。脾肿大明显,按之硬者,加地鳖虫、三棱、莪术;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茯苓;肝区痛者加参三七、王不留行、川芎;有黄染者加茵陈、黄芩。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2个疗程以上。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腹水消失,TBiL、ALB基本恢复正常,门静脉主干内径<15 mm,脾脏回缩>10 mm。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腹水减少>50%,TBiL、ALT、ALB大部分恢复正常,门静脉主干内径有缩小,但仍大于15 mm,脾脏回缩<10 mm。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1.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83例(83%),有效15例(15%),无效2例(2%);对照组显效31例(36%),有效28例(33%),无效27例(31%)。

    1.5 随访 对2组显效及有效病例随访1年时间里,治疗组腹水复发9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于肝性脑病);对照组腹水复发12例,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死于肝性脑病)。

    2 讨论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属“水臌”范围,其发生机理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结、水肿,气、血、水三者相因为患,治疗应以利水、行气、活血为立法,并注意扶助正气,使攻补得法。本方用丹参、郁金、鸡血藤活血化瘀,鳖甲软坚散结,柴胡疏肝理气,金钱草、猪苓、大腹皮利水消肿,黄芪、郁金健脾益气扶正,防止攻伐正气。诸药合用,达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并能改善肝脏微循环作用;丹参、柴胡、莪术、三七有抑制肝纤维化增生和促进肝内纤维吸收的作用;柴胡、赤芍、郁金、金钱草、黄芩、茵陈有不同程度的利胆和退黄作用;茯苓有加强肝脏解毒功能的作用;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诱导干扰素的生成增加[1];猪苓、大腹皮、泽泻、茯苓有明显利尿作用,可促进钠离子排出。因此,用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可取得满意疗效。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单纯西药治疗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 颖,杨宝珍,卢银红.HBVDNA含量与肝功能9项指标间关系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2):8486.

    [2] 林 勇,李超强,李 华.乙肝大三阳患者肝细胞损伤与6项免疫指标相关性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2):887888.

    [3] 吴引伟,文 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6,21(1):3133.

    [4] 赵良营,张 娟.病毒性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860861.

    [5] 石 铭,韩 博,石 龙.乙肝患者病变程度与病毒基因分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5):376377.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