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1058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杨治洲                730700甘肃会宁县中医院

    笔者采用自似截瘫汤结合西药治疗本院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为本院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4~78岁,平均63.5岁;发病24小时内16例,48小时内14例;神志清醒26例,意识障碍4例;完全瘫痪8例,不完全瘫痪22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平均61.3岁,发病24小时内13例,48小时内17例;神志清醒25例,意识障碍5例;完全瘫痪7例,不完全瘫痪23例;高血压26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诊断标准:根据《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已排除脑出血。

    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全书》[2]结合临床制定中医辨证标准: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证;①半身不遂;②口舌歪斜;③舌强语謇或不语;④倦怠嗜卧;⑤肢体瘫软;⑥头晕头痛;⑦口唇紫暗;⑧CT检查符合缺血性中风改变;⑨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细涩。具备其中的4项及以上者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40~80岁。

    排除标准:①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不接受服用中药者;④中医辨证证型复杂而无主次之分者。

    对照组:①降低颅内压:对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者,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6~12小时1次。②控制血压:血压高于180/105mmHg者,口服洛汀新10mg/次,1次/日;寿比山25mg/次,1次/日,维持血压130~150/80~90mmHg。③降低血黏度: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④营养神经:胞二磷胆碱、加镁极化液(GIKM)等;⑤对症治疗;如抗生素控制感染、法莫替丁防治应激性溃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15天1疗程,共观察2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截瘫汤。药用:黄芪10~120g,桃仁9g,红花10g,赤芍9g,当归尾10g,郁金9g,菖蒲9g,地龙10g,川芎6g,鸡血藤10g,水蛭6g。加减:血虚甚者加枸杞10g、首乌藤15g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6g温经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10g、桑寄生10g、杜仲10g以壮筋骨,强腰膝。用法:水煎300ml,分2次服,1剂/日。黄芪用量汤剂用至80g后改为散剂,2次/日,6g/次。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3]》相关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略)。

    讨 论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血管因素、血液成分和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主要是溶栓、抗凝和神经保护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限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对本病有较多论述。如李东垣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正气自虚”。张景岳认为“人于中年之后,多有此证,其衰可知。经云人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正以阴虚为言也。”王清任认为中风的发病机理是气虚血瘀。综合前人对本病的论述,结合笔者多年的临证经验,笔者认为脑梗死的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瘀阻脑络。针对此病机,笔者采用自拟的截瘫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截瘫汤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郁金、菖蒲、鸡血藤、水蛭、而成。方中用补阳还五汤健脾益气、养血和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活血通络;郁金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清心开窍、清热凉血的功效;菖蒲补血、活血、通络;鸡血藤开窍宁神、化湿开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效。临床观察显示,本方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0%。可见,截瘫汤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6-381.

    2 韩冰.中医病证诊疗全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8-191.

    3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糖尿病肾病60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