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肺癌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105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陈建梅       黑龙江省宁安市中医院(157400)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1]。笔者在临床中总结辨证施治的实践经验,可为中医治疗肺癌并防止其转移、复发、术后预后差提供理论依据。

    1 发病机制

    1.1 邪毒留滞 肺为娇脏,易受邪毒侵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石棉、矿石粉尘、煤焦烟炱、放射性物质,或长期吸烟等,致使肺气郁滞不宣,血瘀不行;宣降失司,津聚为痰;或热毒灼津,炼液为痰。日久耗伤正气,正不能抗邪,痰瘀胶结于肺,形成积块。目前人们公认,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等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 情志劳倦 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木火刑金;或木不疏土,脾土失运,可直接或间接伤肺,导致气滞、火(热),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内生为患。悲和忧同为肺志,过度悲忧可直接伤肺。其它情志失节,亦可通过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间接伤及肺脏,如恐伤肾,肾气亏虚,子盗母气,则肺气亦亏;喜伤心,火乘肺金;思伤脾,母病及子,则肺脏受损等。因此,七情过激均可伤肺,引起肺气贲郁,肺失治节,气机不畅,津聚为痰,血滞为瘀,久而痰瘀胶结,形成积块。久患咳喘等慢性肺部疾患,肺气、肺阳、肺阴渐耗,气虚无力布津,津聚为痰;运血无力,血行瘀阻;阳虚不能温化水湿,痰浊内生;阴虚内热,虚火灼津,炼液为痰。

    1.3 饮食内伤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易困遏脾阳,壅滞中焦,助湿生痰,痰饮湿浊蓄积,留而为患。嗜食辛辣酒醴厚味,酸咸煎炸炙,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蕴湿蒸痰,痰热互结而为内邪。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贮肺络,日久伤肺,宣降失常,痰凝气滞,进而导致气血瘀阻。饮食五味有所偏嗜,还可导致相关脏腑机能偏盛偏衰,直接或间接伤肺,肺气贲郁,久而痰瘀胶结,形成积块。

    2 中西医结合疗法

    2.1 分期治疗 ①在肺癌早期,疾病以邪实为重,正气尚耐攻伐,应及时采用西医手术、放化疗等先进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减轻肿瘤负荷。②对于中期瘤毒积聚已甚,正气耗伤较大,应攻补兼施。③晚期患者正气虚损较甚,当以扶正为主,适当兼以驱邪。

    2.2 用药治疗 应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利用西医快速杀灭癌细胞的优点,取中医整体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优点,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等中药配合放化疗同时进行,可以减轻辐射损伤及细胞毒作用、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者顺利完成疗程,并且具有增效作用。在临床中以养阴益气解毒为基本原则,常用百合固金汤及清燥救肺汤加减化裁:百合、党参、沙参、石斛、白芍药、桑叶、枇杷叶、贝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若患者气虚较甚,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咳声低微,可加黄精、生黄芪、白术、茯苓、山药以补益肺脾之气;若患者阴虚较甚,口干咽燥,呛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有潮热,舌红脉数,可加用生地、麦冬、玄参、玉竹、五味子以养肺肾之阴;软坚解毒之品还可选用八月札、猫爪草、百部、白英等。

    3 体会

    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肺癌病名,但通过临床病象的描述,肺癌可归属于中医肺积、肺岩、痞癖、痰饮、胸痛、喘证、虚劳等范畴[3]。肺中积块等病证的产生,古人多倾向于正虚和邪实。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瘤”。《诸病源候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与腑脏之气所为也”等。肺癌转移率高,容易发生血道、淋巴道转移,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临床中发现求治中医的患者多是手术、放化疗之后,此时气血大亏,脏腑功能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体内仍有瘤毒留恋未去,中医应积极防治癌瘤的复发和转移,此时中药多以扶正为主,兼以驱邪为治疗原则。扶正应肺脾肾三脏兼顾。肾为先天之本,内存真阴真阳,是各脏阴阳之根本;脾为后天治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肺本为娇嫩之脏,易受外邪侵袭。驱邪则一般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但如果正气尚盛能耐克伐,则遵循“驱邪务尽”的原则,不失时机地重用驱邪克伐之品。蔡师同时还指出中医药的作用在于调动宿主一切潜能,参与肿瘤的调控,通过综合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等重新建立宿主的调控功能。因此在当代肿瘤治疗已不再是以杀灭肿瘤细胞为主要目的,而是将肿瘤的发病过程与治疗过程视为以宿主为主体的动态过程,目前,早期肺癌采用手术治疗是获得治愈和远期疗效的可靠手段,但能够根治者不足1/3,总体疗效十分有限。放、化疗虽对部分患者有近期疗效,但毒副作用大,复发转移率高,多数仅有姑息效果。根据以上情况,应手术、放化疗、中西药综合治疗[2]。

    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调动和激发各个方面的潜能,控制癌细胞增殖、活动,以期受到最佳疗效,多数病人可以“带瘤生存”,与“癌细胞和平共处”多年而不发病,从而达到抗转移、抗复发,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个别病例甚至可以收到癌瘤完全消除的奇特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海滨,王中奇.徐振晔辨治肺癌经验[J].四川中医,2002,20(6):1.

    [2] 赵炜.李佩文治疗肺癌的经验[J].北京中医杂志,2002,12(21):329.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30例临床报道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3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