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30例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105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师照敏               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七农场职工医院(15832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6岁,平均45岁。小肠吸收不良11例,非感染性炎症9例,功能性腹泻6例,药源性腹泻4例。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 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党参20g,白术20g,木香3g,陈皮15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扁豆10g,山药10g,砂仁8g,薏苡仁10g,大枣4枚,白茯苓20g,甘草3g,桔梗5g,莲子10g。在治疗中随证加减:泻下清稀,或完谷不化、脉沉迟细弱加肉桂、附子;滑泻不止加肉豆蔻、罂粟壳、诃子;气短懒言、腹中坠重,或脱肛加黄芪、升麻、柴胡、当归;便清如水、小便短少加干姜、桂枝、猪苓、泽泻;饮生冷后腹泻加重、腹痛肠鸣、大便中有黏液加黄连。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

    1.2.2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方法有:①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腹泻采取相应治疗。②对症治疗:尽量避免选择成瘾性药物;且应在明确病因后应用。止泻药:活性炭、氢氧化铝凝胶、可待因等。③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

    2 结果

    本组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

    3 体会

    腹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它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症状轻时往往不被重视,盲目口服肠道抗生素,因有些疾病同时也合并细菌感染,口服抗生素亦可使症状暂时减轻,但不能根治,往往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故认为早期全面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非常必要,只有全面的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慢性腹泻的原发疾病或病因诊断须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获得依据,可从起病及病程、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伴随症状和体征,缓解与加重的因素等方面收集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资料初步区别腹泻源于小肠或结肠,而后再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中医理论认为腹泻由湿邪所胜和脾胃功能障碍所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成为腹泻。参苓白术散用四君子汤以补气健脾为主,加入和胃理气渗湿之品,标本兼顾,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则腹泻自止。治疗过程中注意饮食,避免生冷、油腻之物。

    慢性腹泻要注意预防治疗相结合,对于急性腹泻,应彻底治疗,以防转为慢性。饮食避免过于寒凉,以防伤脾肾阳气,使病迁延不愈。饮食应有节制,忌食肥甘厚味,过于油腻饮食往往使腹泻加重。忌生冷瓜果。注意保暖,慎起居,护腰腹,避免受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食不洁食物。注意观察病情,寻找引起腹泻或加重病情的有关因素,注意调摄。

    从本组疾病看,腹泻的病因多样,除消化系统疾病外,还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腹泻、食物过敏、肝硬化所致的腹泻,这几例腹泻主要是根据原发性疾病的病史,全面检查后排除了肠道疾患而间接确诊的。糖尿病腹泻主要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通过神经体液的因素引起肠功能紊乱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也是一种典型而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腹泻。这里我们强调病因诊断的重要性。只有正确诊断才能合理治疗,合理治疗是治愈疾病、减轻或消除慢性腹泻症状的重要手段,治疗应针对病因,但相当部分的腹泻需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病因治疗:感染性腹泻需根据病原体进行治疗,如本组疾病中慢性菌痢2例的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需进行对症治疗,如支持疗法、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需根据不同病例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止泻剂的应用、中药的治疗等。总之,对于慢性腹泻的病人需临床医生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达到治愈患者疾病、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魏承毓,段怒诚.中国腹泻病诊断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 13(6):381.

    [2] 罗光荣,刘祖春,丁建中.儿童感染性腹泻513例病原学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4):197.

    [3] 常汝虚,潘瑞宾,朱冰,等.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7(7):405.

    [4] 杜敏联,马华梅.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生长追赶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1999,(12):719-721.

    [5] 叶礼燕,吴荔琼.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2001, (5):270-271.

    ↑上一篇:肺癌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8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