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98例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043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平                      734500甘肃民乐县人民医院

    宁旭琴                  734500甘肃民乐县人民医院

    资料与方法

    本组98例病例中,男77例,女21例,年龄18~59岁。30岁以下8例,31~40岁43例,41~50岁31例,50岁以上16例,病程4个月~11年,全部病例均具有溃疡病典型症状和体征。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定诊断。98例病例中胃溃疡3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复合性溃疡12例。溃疡面0.2cm×0.4cm~1.0cm。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28例。98例均为门诊患者。

    治疗方法:西医疗法:选用雷尼替丁150g,2次/日,清晨1粒,晚睡前1粒,庆大霉素8万U、3次/日口服。胃复安10mg、3次/日饭前半小时服。3周1个疗程。作用原理:雷尼替丁为H2受体阻断剂,可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庆大霉素口服在胃肠道浓度较高,可有效的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消除溃疡周围的炎症,促使溃疡面愈合。胃复安加快胃肠蠕动、尽快排空食物,使食物与溃疡面减少摩擦。

    中医辨证治疗:应用自拟愈疡汤加味,日1剂,服10剂,治疗期间忌用辛辣之品。愈疡汤组成:当归15g,白及10g,红花10g,海螵蛸10g,乳香10g,没药10g,牡蛎15g,甘草10g。方中:当归活血止痛;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祛腐生肌;红花活血祛瘀;海螵蛸收敛溃疡、制酸止痛止血;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牡蛎制酸;甘草吸附胃酸、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发病率高。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受损、虚实夹杂、寒热错综。病久会导致血瘀,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止血制酸。

    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及轻重程度辨证施治,大致可分为四型。一型肝胃不和型,表现为胃脘痛不固定、嗳气吐酸、脘腹胀满、两肋及肩背发胀,舌苔薄白,脉弦。应用愈疡汤配柔肝和胃利气之药,白芍、川楝子、陈皮、砂仁、鸡内金。二型:脾胃虚寒型,中焦虚寒、多由肝胃不和长期失治发展所得。表现脘痛喜按、喜热饮、饥时易发作、得食则缓解,嗳吐清冷,大便溏稀,舌润苔薄,脉濡软无力。应用愈疡汤配以温中祛寒健脾燥湿之药干姜、白术。三型,郁热型,脘痛较持久,食入易痛,口干而苦,喜冷饮,吐酸,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应用愈疡汤配以清热解瘀之药,如黄连、山栀、白芍、川楝子。四型:瘀痛型,脘痛固定,疼痛剧烈,反复黒便,舌边有瘀色或傍发青。应用愈疡汤配以桃仁、延胡索、赤药。

    结 果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溃疡面愈合)75例。②显效(主要症状显著减轻、溃疡面缩小1/2以上)16例。③有效(症状减轻、溃疡面缩小不足1/2)6例。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溃疡面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99%。

    例1:患者,男,54岁,农民。1998年4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脘部胀痛并放射肩背胀痛伴反酸7年余,反复发作,诊见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即行纤维胃镜检查,胃角中心见有0.5cm×0.7cm溃疡面。中医辨证属一型肝胃不和型,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胃角部溃疡已愈合。为巩固疗效,停服中药,西药减量,继续服药两个疗程,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例2:患者,男,34岁,汽车司机,自诉间歇性上腹部偏右胀痛,夜间加重3年余,反复发作、且有嗳气、反酸、喜热饮。诊见舌质润,苔薄,脉濡无力。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行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约0.6cm×0.8cm大小溃疡面,周围有活动性渗血。中医辨证属二型脾胃虚寒型。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自觉症状消失,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形成瘢痕。为巩固疗效,停服中药,西药减量,继续服用2个疗程,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讨 论

    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女性。近年来,随着强效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阻断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的开发,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已经逐年降低了。和胃溃疡相比,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更多,约为胃溃疡的3倍。近年来,城市中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数有所增加。与食用谷物等含糖物质相比,食用肉类时的胃酸分泌会增加。当胃酸过多的状态长期持续,积存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的入口处)时,就容易损害黏膜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容易产生溃疡的部位胃主要可分为胃体部(上2/3)和幽门部(下1/3)两个部分,胃溃疡大多发生在幽门窦胃角部附近。随着年龄增长,易发生溃疡的部位将逐渐移向胃体部上部的食管附近。十二指肠溃疡多半发生在靠近胃的十二指肠球部。无症状型溃疡:指无明显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时,甚至于尸体解剖时始被发现。这类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尤为多见。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明确本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除与食物因素、遗传因素、神经体液调节等因素有关外,目前已公认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综合国内外报道,胃溃疡的Hp检出率60%~80%,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的Hp检出率80%~100%。有人认为Hp的侵袭使长期处于高酸状态下而上皮化生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患者更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而致溃疡。不少研究和观察表明,根除Hp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症状缓解、溃疡面愈合和减低复发率有明显的关系。本文采用庆大霉素口服可有效的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消除溃疡周围的炎症、促使溃疡面恢复,雷尼替丁进行抑制胃酸,使胃内pH值升高,减低损害因子胃酸的作用,同时又改变Hp原有的适应生长环境,增强了庆大霉素的杀菌作用。加之应用胃动力药胃复安,加快胃肠蠕动,使其排空,减少了食物与溃疡面的摩擦,诸药相配伍,发挥各自疗效及协同作用、使溃疡得以愈合,并结合中医辨证投服中药治疗,疗效快、疗程短、费用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不通78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