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07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存科                        741500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医院

    抵抗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属于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蛋白质抵抗素样分子(RELMs)家族中的一员。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炎症的级联放大效应能够引起高抵抗素血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影响抵抗素的表达。急性胰腺炎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和重型2种,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近来大量研究更进一步证实抵抗素激活与急性重症胰腺炎密切相关。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出现症状24小时内入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临床对象: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出现症状24小时内入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患者都符合按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7~82岁,平均44.5岁。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因:胆石性20例,酒精性或饮食性5例,混合性3例,特发性4例。把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开始都执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包括重症监禁食、胃肠减压、抑酸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由自拟中药汤加减化裁而成大黄15g,芒硝15g,枳实12g,厚朴12g,柴胡10g,黄芩8g,牡丹皮5g,延胡索5g,川楝子12g,煎为200ml口服。两组治疗疗程都为1个月。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于入院前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2ml,离心分离血清后,置-40℃冰箱冷藏。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浓度。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上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抵抗素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抵抗素水平与CHF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 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20%左右的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较高。为了能早期预测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人们一直在寻求敏感的实验室指标[1]。传统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如淀粉酶测定没有特异性,检测值增高除见于急性胰腺炎外,还可见于一些胰外疾病,很难做到早期诊断。我们知道,在急性胰腺炎信号传递中,启动病因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粒细胞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活化,与内皮细胞黏附,并向病灶趋化,吞噬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片,吞噬颗粒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消化降解[2]。在粒细胞过度激活的状态下,有大量的溶酶体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向细胞间质逸出,加重胰腺的毛细血管,血管内皮和腺泡损伤。过度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还加重伞身组织器官的损害,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可见炎性介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抵抗素是一种含有10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具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Hartman研究发现,抵抗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含有1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也称为抵抗素,意为引起胰岛素抵抗的物质。当前多项研究显示,抵抗素可能参与了慢性炎症疾病的发病和调控[4]。同时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3]。我们的结果也显示,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服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下降。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抵抗素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作为炎症的标志,用来预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总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抵抗素升高者病情重,抵抗素有望成为中西药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的一种新的标记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Khan Z,Vlodov J,Horovitz J,et al.Urinary trypsinogen activation peptide is more accurate than hematocrit in determining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a prospective study[J].A m J Gastroenterol,2002,97(8):1973-1977.

    2 刘续宝,蒋俊明,黄宗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1367例报道)[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2):204-208.

    3 黄宗文,夏庆,陈光远,等.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25-26.

    4 陈焕芹,谭洪勇,刘向群,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10):1979-1982.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98例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