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07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邱其培                            518109广东深圳龙华医院

    杨慧                            518109广东深圳龙华医院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急性穿孔后,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胃十二指肠消化液及食物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化学性腹膜炎。经6~8小时后,由于病原菌滋长,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1]。故急性穿孔早期的处理,是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早期运用通腑合剂配合电针,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58例,男55例,女3例,年龄16~65岁,平均26岁。穿孔至入院时间2~35小时,平均6小时,饱食穿孔28例(56%),入院时体温36.7~38.1℃,平均37.8℃。血常规提示WBC6.0~25×10.9/L,平均14.5×10.9/L。有典型溃疡病史39例,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5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所有患者均排除入院时有中毒性休克,腹腔渗液多或有麻痹性肠梗阻者,合并有幽门梗阻或出血,疑癌变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

    治疗方法:入院后即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制酸,抗炎,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压平稳者采取半坐卧位等基础上,早期给予电针中脘,双侧足三里通电30分钟强刺激,2小时1次。同时用通腑合剂250ml保留灌肠30分钟,12小时1次。处方:大黄(后下)、龙胆草、栀子各30g,芒硝(冲)、莱菔子各20g;忍冬藤、虎杖、地胆头各60g。至腹痛明显减轻,腹部压痛局限于上腹或下腹,肛门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正常并拔除胃管,肠道功能恢复。经治疗观察12~24小时若无好转,或一度好转而再次加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腹腔渗液明显增多或麻痹性肠梗阻者立即中转手术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白细胞正常,进食后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②起效时间:腹痛减轻,腹膜刺激征范围减小或可闻及肠鸣音为开始有起效。③中转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 果

    58例经以上治疗或中转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起效时间快,中转手术率低。见表1。

    讨 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关键是熟悉并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这直接关系手术治疗的效果,只要穿孔无合并幽门梗阻或出血,疑癌变者,无中毒性休克,腹腔渗液多或有麻痹性肠梗阻者,起病时间较短,均可考虑非手术治疗。至于饱餐后穿孔或高龄患者,并不是非手术的禁忌证。

    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是非手术治疗的另一重要措施,可以防止胃内容物流入腹腔,病人进院后立即留置胃管,要选用大口径的胃管,将胃管插至胃窦部,并持续负压引流,经常检查胃管通畅情况,必须保持胃管通畅,尽量将胃内容物引出。如果病人血压平稳,应采用半卧位(上半身抬高35°~45°),这样有利于漏出的胃内容物流至盆腔,使炎症局限,防止膈下脓肿形成,改善病人的呼吸。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根据临床观察,凡经过积极非手术治疗12~24小时后,腹痛无缓解,或缓解后又再腹痛者,有些患者腹痛虽然有所减轻,但腹胀反而加重,脉搏加快,超过100次/分均需中转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如果等到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神志改变时手术,时机已晚,往往并发症多,死亡率明显上升。故一定要熟练掌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根本在于对病情的严密观察。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非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化学刺激性腹膜炎向化脓性腹膜炎转化,控制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抵抗力,使穿孔愈合。中医认为,本病的病理机制是中焦失运,气血郁闭,热深厥深等。通腑合剂主要功效是通腑泄浊,清热解毒,能改善中焦气郁,瘀热壅滞症,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2]。电针主要是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使腹部疼痛明显减轻,增强机体免疫力。二者协同作用,加强疗效。从而使中焦郁闭化解,减轻或防止郁久化热,达到控制腹膜炎的发展和早期恢复胃肠功能的治疗目的。通过我们的治疗体会,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非手术治疗疗效,加快病情恢复,降低中转手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在基层医院可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2 谢建兴,赵先明,崔学教.通腑泄热灌肠合剂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新中医,1995,27(4):17.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风湿热72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