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

    发表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21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唐元萍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广西 柳州 545004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尤以4~5岁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无尿量增加,体检、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无异常。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国内报道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莨菪浸膏片、谷维素、硝苯吡啶及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为探讨一种疗效好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门诊对236例小儿神经性尿频患儿予缩泉胶囊及硝苯吡啶口服,同时给予心理辅助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性尿频患儿23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患儿仅有尿频或尿急症状,约数分钟至l小时排尿1次,总尿量正常。无尿痛及排尿哭闹史,白天及入睡前症状出现,入睡后消失;②查体无阳性体征;③尿常规2次以上检查正常,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④B超检查肾、膀胱、输尿管无异常。年龄3~14岁,病程5~6个月。158例在当地诊断为尿路感染,占67%。曾用抗生素治疗3d~3个月,效果不佳。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对照组11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治疗组予缩泉胶囊(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3 g/粒)3~5岁2粒/次;5~12岁3粒/次,12岁以上6粒/次,均3次/d;硝苯吡啶片每次0.3~0.5 mg/kg,3次/d;辅以心理治疗,禁止家长责骂甚至体罚患儿,缓解患儿各种心理压力,分散排尿注意力,鼓励患儿尽量延长2次排尿间隔时间,有所进步时,给予奖励。告诉患儿尿频是可以很快治愈的,增强治疗信心,其间尽量避免喝糖开水,甜饮料和茶叶水,白天不要控制孩子的饮水量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情绪;对照组予复合维生素B片10 mg/次,3次/d口服,均7 d为1个疗程,最多服3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1.3 疗效标准[2]:痊愈:尿急消失,每天排尿次数正常,0.5年内无复发;好转:尿急明显好转或消失,每天尿次仍比正常多,但明显减少,0.5年内无复发;无效:尿频尿急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结果采用SPSS 13.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方差分析对组间差异进行比较,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98例(82.4%),好转21例(17.6%),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36例(30.8%),好转34例(29.0%),有效率59.8%,无效47例(40.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其中面色潮红1例,心率增快1例。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小儿1岁时每天排尿约15~16次,到学龄期渐减少到6~7次。幼儿尿量学龄前600~800 ml/d,学龄儿800~1 400 ml/d,排尿次数增加尿量不增为尿频[3]。小儿神经性尿频可能是由于小儿高级中枢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差以及受惊吓、紧张、焦虑等因素致膀胱神经功能失调而诱发。神经性尿频属中医学“淋证”范畴,病位在肾和膀胱,多由肾气不固,膀胱失约造成。病机为气虚下陷,气化失司,下元不固。缩泉胶囊出自《妇人良方》一书,由乌药、山药、益智仁组成有温肾祛寒、缩小便的功效。主治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症。取益智仁温肾纳气,腰脾摄津,固涩缩尿为君药,乌药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固涩小便为臣药;山药健脾朴肾而涩精气为佐使药。现代医学分析其作用机制应可能为:①通过提高血浆肾素活性刺激醛固酮分泌而减少尿量;②通过促进RAAS系统功能促进钠重吸收进而促进水的重吸收而减少尿量;③通过增加血浆中PRA的含量促进血浆中血管紧张素降解,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大量的醛固酮,钠排出减少,钠重吸收的同时,水的重吸收也增加,尿液排出随之减少[4]。硝苯吡啶除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外,近年已发展成为治疗外周血管平滑肌和某些血管外平滑肌痉挛相关疾病的重要药物,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钙离子拮抗剂,抑制钙离子经慢钙通道跨越细胞膜流人平滑肌细胞,使平滑肌收缩力减弱,解除逼尿肌的痉挛状态,蓄尿量增多,致排尿次数减少,达到治疗目的[5]。临床中观察到,大部分尿频患儿存在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个性内向,易焦虑、紧张、压抑、烦恼,性格多疑、孤僻、敏感、自卑等,对外界刺激易产生过分强烈反应[6]。所以对神经性尿频患儿的治疗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社会心理的干预,在安慰及鼓励情况下,进行疏导性治疗,这也是功能性疾病康复最根本的措施之一。通过心理疏导,减少应激原的刺激,完善心理调节机制,有利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功能性尿频患儿的恢复[7]。本病为非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无效,本资料显示67%的患儿在基层医疗单位曾应用抗生素治疗,一方面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了病情的耽搁,另一方面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给患儿家属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本院采用缩泉胶囊及硝苯吡啶片口服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有效率达100%,除硝苯吡啶有轻微的心率增快、面色潮红的不良反应外,缩泉胶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笔者认为此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罗爱勤.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85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8,7(15):62.

    [2] 张余哲,陈青杰.小儿门诊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2:1603.

    [4] 李淑雯,吴清和,黄 萍,等.缩泉丸对肾虚多尿大鼠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1):108.

    [5] 章宗华.硝苯吡啶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35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13(6):254.

    [6] 吴均林,林大熙,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1:121.

    [7] 周庆明.儿童常见的功能性疾病[J].临床儿科杂志,2002,18(6):37.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尿石症284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100例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