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30例

    发表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12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张景岳                河北省容城县中医院(071700)

    庄英军                河北省容城县中医院(071700)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病死率为7%~10%,且与反复出血及年龄因素呈正相关[1]。我们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3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中度出血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经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出血量800~1000ml。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3~55岁12例,55~65岁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胃溃疡1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6岁16例,56~65岁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胃溃疡6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内科学》的有关标准拟定[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药(中药)治疗吐血、黑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或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或有嗳气泛酸,呕吐物及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中医辨证分型为胃中积热型,肝火犯胃型,脾虚不摄型。

    1.3 辨证分型

    1.3.1 胃中积热型 胃脘及腹部胀满,甚至疼痛,口臭,口渴,上腹胀闷,呕血、血色鲜红或呈紫黯、血中可夹食物残渣,便秘或柏油样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3.2 肝火犯胃型 胸胁胀痛,口苦烦躁,呕血紫暗或鲜红,大便黑色,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

    1.3.3 脾虚不摄型 面色苍白,神疲懒言,心悸,头晕,食欲减退,便血紫暗或稀溏,唇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若神疲畏寒,便血日久,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脾虚中寒。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及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基本方:大黄、三七各6g,白及10g,乌贼骨15g。辨证加减:胃中积热型加黄芩10g,黄连6g;肝火犯胃型加柴胡12g,白芍15g,牡丹皮10g,炒栀子10g;脾虚不摄型加党参12g,黄芪10g,白术10g,当归10g;脾虚中寒型加灶心土30g,白术12g,甘草6g,干姜10g。临症时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适当加减。每日口服或鼻饲2~6次,每次30~50ml,水煎浓汁凉服。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生命体征平稳,24h内呕血、黑便停止,粪常规化验潜血连续三次阴性、胃液清亮或淡黄色;有效:72h内达到前述标准;无效:经治5日以上后病情再次恶化,需手术等其它方法治疗者。

    2.2 治疗效果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其病机为火热伤络,迫血妄行,或脾虚不摄,血溢脉外,或胃络瘀阻等。笔者遵“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血证治则,采用自拟止血散,并辨证施治,疗效确切。方中生大黄味苦性寒,其气清香,“主下瘀血”,既可凉血化瘀,又能调气,气血通畅,瘀血祛而新血生。三七散瘀止血、活血定痛,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为血证良药;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与三七同用,既可加强止血作用,又不致瘀血留滞。乌贼骨味咸、涩,性温,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之功;《圣惠方》以单味乌贼骨研末,用米汤调服,治吐血及衄血不止;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内含有鞣酸,有局部收敛及收缩血管作用,大黄酚有增加血小板,促使血凝作用[4];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并有收缩血管作用[5];白及内含白及胶,有收涩止血及生肌作用;并能促使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而局部止血,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活性[6];乌贼骨能中和胃酸,减少氢离子向胃黏膜反渗,有利于出血创面修复[4]。治疗组显效和有效共28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中度出血中虚寒型13例均用黄土汤治疗,胃溃疡合并中度出血中7例属胃中积热型,用泻心汤治疗;胃肝火犯胃型6例用丹栀逍遥散,脾虚不摄型2例用归脾汤。表明本组病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中度出血以虚寒型为多,而胃溃疡合并中度出血以实证为多。本组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中度出血,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毒副作用,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不失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112.

    [2] 陈灏珠.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6.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34.

    [4] 蒲清荣,祝丕先.三七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04.

    [5] 韩广轩,孙义华,罗晓静.中药白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药物实践杂志,2004,2(24).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86例
    ↓下一篇:27例压疮的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与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