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针灸推拿学》

    电针公孙穴治疗呃逆28例

    发表时间:2014-10-23  浏览次数:1944次

    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电针公孙穴治疗呱逆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最大7f岁,最小28岁;病程1-30天。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  隔肌因受到寒冷刺激、精神刺激、胃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呢声连连,常短促频繁,自己不能搜制。严重者妨碍咀嚼与睡眠。  2治疗方法  予针刺结合Tl;l'胃部照射。针刺取穴:中院、公孙r`双侧)。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针刺,中脱穴直刺1.0一s}_,寸,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公孙穴直刺c}.s一c}.8寸,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足底。公孙穴予电针刺激,输人连续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胃部}}1}照射,留针}}m}.日x次。治疗后3天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与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治愈:治分1一3天,呢逆声完全消失,追访1周以后无复发者,有23例占f}2.i}}'l9;有效:治疗1一3天,呢逆声明显减轻,沮仍有阵发性咙逆存在,继续治疗1周症状消失,追访1周以后偶有发作者,有5例占17.860}0;无效:治疗3一10天后无变化,或虽然呢逆暂时减轻,但追访1周以后仍}1}:声不减者,无。总有效率为100%。  4讨论  昵逆为临床常见疾病,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呱Aj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古称“哆”,又称“哆逆”,特点为轻者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自愈。严重的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的顽固性呢逆,妨碍吃饭与睡眠,患者困顿不堪。现代派学多采甲解痉剂、降逆止吐剂、镇静剂注射等方法,但临床疗效ars不稳定。总之,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哑逆中医学为“呢逆”,俗名“打福.,。中医学认为昵逆总有胃气上逆动隔而成。《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为气逆为哆……”而引起胃失和降的病理因素,则有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及气血亏虚等方面。治疗时无论虚实,总则以和胃降气平昵为主。  甲院和胃理气;公孙健脾消积,降逆止呱。电针刺激。更加强针感,临床屡治屡效。注:呢逆一证,轻重差别极为明显。如偶然发作,大都轻浅,常可自行消失。或刺鼻取嚏,或突然给以惊恐,或闭气不令出人,皆可取效。若持续不断,则需根据辨证,及时给以治疗,方能渐平v若在其他急、慢性病之严重阶段出现,又每为病势转向危重的一种表现,谓之“土败胃绝”,预后欠佳,更应加以注意。  (2012一03一Ol收稿)

    ↑上一篇: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鸣26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刺治疗奔豚症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