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针灸推拿学》

    针刺治疗奔豚症1例

    发表时间:2014-09-05  浏览次数:1837次

    奔豚症见于张仲景《伤寒论》,是一种患者自身感觉性疾病,无器质性病变。针刺治疗奔豚症可取得很好疗效,现举验案1则如下。    张某,女,53岁。2009 - OS - 06就诊。自觉气从少腹冲胸咽2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心电图、B超、CT等检查均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服用西药营养神经及中药平冲降逆之方无效。刻诊:自觉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至少腹及上腹部自觉鼓起一包块,至心胸则心悸、气短、心中憋气,至咽喉如异物梗阻。发作时精神极度紧张,有欲死恐怖感,然后尽快双手用力下推及按揉,使气下行,诸症随之减轻,每日发作10余次。兼见心烦、失眠,上下肢肌束震颤,小腹冷如冰块,双下肢自觉寒冷,面色萎黄无泽,舌质黯淡,舌苔白厚,脉沉弦。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为奔豚症,辨证属心阳虚,下焦水寒之气上犯。治宜温阳降冲,伐阴降逆。予针刺治疗,取穴:内关、公孙、合谷、人中、中肮、关元、三阴交、神门、耳神门(耳穴)、太冲。若为双侧穴则取双侧。其中内关、公孙、中肮、三阴交、关元用补法,合谷、太冲、人中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 min,日1次。lOd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失眠、心烦、手足肌束震颤明显减轻,奔豚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日发作2-3次,症状亦减轻,面色微红;第2个疗程后诸症消失,其病不发而愈。    按:本例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此乃《伤寒论》之奔豚症,凡犯上之气,皆因上虚所致,今心阳虚而火不旺,肾之阴邪得以上犯,阴来搏阳,凡阴邪所过之处,则胸闷、心悸;虚阳浮越不能人里,阴气上犯则失眠;下元阴冷为肾之阴气过重所致。治宜助心阳、伐阴降冲。内关、公孙为八脉交会穴,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振心阳,补心气,化气利水;合谷、太冲、人中用泻法,醒神开窍,降冲,利水宁心;耳、体神门宁心安神;中肮、关元、三阴交补心阳平冲降逆。诸穴合用,共奏温阳伐阴降冲之功,切中奔豚症病机,故取得了很好疗效。

    ↑上一篇:电针公孙穴治疗呃逆28例
    ↓下一篇:针灸联合中风气化汤治疗中风排尿障碍50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