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治疗舌疮

    发表时间:2014-01-01  浏览次数:1748次

    【摘要】讨论针灸治疗舌疮。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廉泉祛邪消滞,活络止痛,消肿治疮。心开窍于舌,故取手少阴心经之络穴通里,亦可作用于舌,祛邪活络,消肿止痛。厉兑、内庭清泻胃火,心俞配通里清泻心火,血海补血润燥。

    【关键词】针灸,治疗,舌疮

    舌疮,又名红点舌,坐风舌,指舌体表面溃破,出现一个或多个小的溃疡。本症多因胃有积热熏蒸,心火旺盛,血虚燥热所引起。

    《证治准绳?杂病》:“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疡医大全》卷十五:“咽喉有肿兼舌上生疮,此心经受热也。邪热存心日久,则为喉闭,余毒在心,则舌生疮也。”《冯氏锦囊》:“昔有人舌上生疮,久融成穴,服凉药不效。此下元虚寒,虚火不降。”

    本症常见于复发性舌疮。

    【常见证候】

    (1)胃火熏蒸:舌疮疮面较大,并伴有口臭,口渴喜冷饮,嘈杂易饥,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腻或黄厚,脉滑数。

    (2)心火炽盛:舌体溃疡,溃疡面色鲜红疼痛,舌尖部溃疡严重,伴有面赤口渴,胸中烦热,心烦不寐,小便赤,舌赤或舌尖红绛,脉数。

    (3)血虚燥热:舌疮,经久不愈,伴见口干,但不喜饮,头晕眼花,夜寐不安,手足心热,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虚弱。

    【症状分析与鉴别】

    (1)胃热熏蒸舌疮与心火炽盛舌疮:二者均因实火所致,胃热熏蒸舌疮多因过食肥甘美酒,辛辣之品而导致胃肠积热,胃火上蒸于舌,发为舌疮。症状常伴有口臭,口渴喜冷饮,嘈杂易饥,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腻等胃火上蒸之证。心火炽热舌疮多因思虑过度,劳心伤神等情志因素组成,五志过极发火,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而发为舌疮,心火上扰神明,伴见面赤口渴,胸中烦热,心烦不寐,小便赤,舌赤或舌尖红绛,脉数等心火上炎之象。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由于胃主通降,通降失常,胃热炽盛,导致火热之邪上蒸于舌而发为舌疮,兼见滞证,而后者并无郁滞之象。

    (2)血虚燥热舌疮:后者发病以血虚与燥热为临床特点,血虚见口干不欲饮,倦怠乏力,舌淡红,脉细数,燥热见头晕眼花,夜寐不安,手足心热,脉数。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廉泉、通里。

    配穴:胃热熏蒸加厉兑、内庭;心火炽盛加心俞;血虚燥热加血海。

    操作:诸穴均按常规消毒后,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5~0.8寸,轻度捻转,使舌根部产生痠麻胀之感。通里直刺0.3~0.5寸,留针时,不宜作屈肘动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内庭、厉兑、通里针用泻法,血海针用补法,背部穴位不宜直刺、深刺,以免伤及重要脏器。

    方义:廉泉祛邪消滞,活络止痛,消肿治疮。心开窍于舌,故取手少阴心经之络穴通里,亦可作用于舌,祛邪活络,消肿止痛。厉兑、内庭清泻胃火,心俞配通里清泻心火,血海补血润燥。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针灸资生经》:承浆治口齿疳蚀生疮。

    (2)《针灸集成》:口中生疮:承浆、劳宫。

    (3)《杂病穴法歌》: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出血非粗鲁。

    【现代对症治疗文献】

    (1)《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舌疮,承浆针入二分,留捻3分钟。人中,针入二分,留捻2分钟。合谷,针入四分,留捻2分钟。金津、玉液,各刺出血。委中,针入四五分,留捻2分钟。后溪,针入三四分,留捻2分钟。

    (2)《针灸易学新法》

    烂舌。任择天突、承浆、廉泉、翳风一二为主穴,另择合谷、照海、中脘、三里一二为配穴。

    (3)《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

    舌疮红肿口内炎,先针风池后廉泉,继向地仓承浆取,曲池合谷液门前。

    (4)《五百病症针灸辨证论治验方》

    舌疮,通里、廉泉。

    【按语】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曰“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采用神阙穴,以温阳通经和气血,通经络,通则不痛,配针气海足三里,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复发。现代中医治疗本症的首篇临床文章发表在1956年。在60~70年代中,临床报道内容侧重于运用中医单方验方或外治法治疗本病。近10余年来,临床资料的数量猛增,超过以往20余年的总数,质量亦明显提高,使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在病因病机的探讨中,广大医家认为导致口疮的病因固然离不开“火”字,但有虚火和实火之病理机制的区别。目前又有人提出瘀血致病论,并逐渐用于临床。辨证分型方面,虽然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但对本病主张分为虚实两类较为一致。在治疗方面,除了仍以中医辨证以内服中药和外治法为主,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独特疗法的优势,如针灸及各种穴位刺激法、单方验方、食疗等进行施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基本在80%~90%左右。

    【参考文献】

    [1]张文进,张彦丽,张彦芳,等.五百病症针灸辨证论治验方.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上一篇:针灸治疗畏寒
    ↓下一篇:推拿降低小儿脑瘫肌张力的治疗概况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