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针灸推拿学》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41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张巍巍  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 吉林梨树136500

    姜科羽  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 吉林梨树136500 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的门诊。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7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5~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规定的相关标准:①以厌食为主证。食欲不振,厌恶进食,或偏食,饮食无规律,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②厌食病程较长,连续2个月以上。③形体消瘦或基本正常,面色少华,常伴有恶心、干呕,食后腹胀,便干或大便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易汗出,易外感,易心烦等。④精神状态尚可,并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及服药所引起的厌食。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主要手法清天河水200次、揉板门300次、运内八卦300次、补脾经200次、揉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辩证分型:脾胃不和型:加清胃经100次、掐揉四横纹5次;胃阴不足型加清胃经200次、揉涌泉50次;肝旺脾虚型加清肝经200次、补肾经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揉三阴交2 min。1次/d,7 d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口服“健儿消食口服液”(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10 ml/支),3岁以内5~10 ml/次,3岁以上10~20 ml/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食欲和进食量均已恢复正常,体重基本达标,其他症状消失;好转:食欲好转,食量有所增加;无效: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

    1.5

    经过3周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如过食生冷、肥腻的食物,或者进食不定时,饥饱无度等,都可以损伤脾胃,导致厌食症。另外,有些小儿因某些疾病迁延,损伤了脾胃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也可导致厌食。《诸病源候论·哺露候》中曾说道:“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嬴露。”

    因小儿脏腑娇嫩极易受到药物损伤,另外小儿厌食必厌药,因此采用推拿这一物理疗法调理受损伤的脾胃功能最为合适。按揉足三里、补脾经具有健脾胃,助纳运的作用,脾健胃和,则水谷得以化生气血。足三里是足阳明经的合穴,可健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现代对足三里的研究报道:足三里对胃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针灸甲乙经》曰:“百病莫忘足三里”,“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 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调畅气机,以助纳运;摩腹健脾和胃,直接作用于脾胃,可增强疗效。 四横纹掐之,退热除烦,揉之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脏满。《小儿按摩经》“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可用之”。掐四横纹消胀,散结,正如,《小儿推拿学概要》“本穴治肚胀效果最好,如因脾虚体胀者,兼补脾土穴,疗效更好”。 捏脊可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尤其能增强脾胃运化机能。总之,以上治法能激发脾脏功能活动,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调整经络脏腑之气机,使脾胃运化传导功能恢复正常。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消化腺分泌功能低下、胃肠运动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2]。推拿治疗本病是在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上施以一定的刺激的手法,从而间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和胃的排空作用,促使消化腺分泌增加,增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3],患儿食欲改善后,食物中的微量元素可以得到充分的吸收,进而改善缺锌、缺铁等症状,使其更有利于提高小儿的食欲状况,有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功能和智力发育。

    厌食症的发病原因很多,当今就医者多属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庞爱,过食肥甘厚味、瓜果冷饮或病后调养不当,引起脾胃功能的障碍和失调,因此在接受推拿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家长要按照科学的进食原则来调节饮食,是防治小儿厌食的重要方法,不要给孩子乱吃零食,乱补营养品,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品不易被消化吸收,使孩子食欲下降,甚至厌食。禁止饭前吃零食和水果,定时进餐。不要强迫喂食,耐心喂养,做好心理疏导,鼓励进食,并辅以暗示疗法,使厌食症彻底治愈。

    3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4

    [2]万立生.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状与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1):63.

    [3]韩国伟.推拿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1,17(2):56.

    ↑上一篇: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灸推拿治疗失眠47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