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生药学》

    浅谈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24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陈文斌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医院

    1 中药炮制的目的

    ①首先是增强中药疗效。中药除了通过配伍提高药物疗效外,还可通过炮制提高疗效。如款冬花蜜炙后,由于蜂蜜的协同作用,可争强期润肺止咳的作用。②改变或增强中药作用的不同部位,通过炮制引药入经。如香附经醋炙后有利于引要入肝,有效治疗肝经疾病。③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或不良反应改变或缓和药性。有些药物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应用不安全,需要炮制去毒或减毒。如草乌、附子等含有剧毒的双酯类乌头碱,炮制后双酯类乌头碱水解成单酯类,进一步水解生成毒性更小的乌头胺类。多数药物的寒、热、温、凉的药性明显,临床上常常有不良反应。如生甘草清热解毒,密炙后能补中益气。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炭后止血。④便于调配制剂,确保用药质量,利于储藏及服用。动物骨甲类药物,如穿山甲、橡皮等质地坚硬,不利于调配制剂经过煅、煅淬、沙烫等炮制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煮。

    2 中药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加热、水浸、酒、药汁、醋等辅料处理炮制后,将使中药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2.1 对含无机化合物中药的影响 无机成分大量存在于矿物和介壳类药物中,通过采用煅烧或断后醋淬的方法是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煮。如芦柑石煅烧后碳酸锌变化成氧化锌,具有解毒、收湿止痒的作用。

    2.2 对生物碱类中药的影响 如龙胆草、山豆根等所含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应少加热或不加热以生用为宜,多入丸散不入汤剂。又如麻黄、黄连等季胺类小分子生物碱较易溶于水,切制饮片过程中尽量减少与水接触,以免生物碱损失。

    2.3 对挥发油类中药的影响 有些中药的挥发油成分需要炮制,使其或除去,避免引起腹泻或导致腹泻。乳香、没药所含挥发油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通过醋制后分解大部分挥发油,才能应用与临床。又如柏子仁取其凝心安神作用,要避免滑肠致腹泻,可以通过去油制霜来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2.4 对含苷类重要的影响 苷类成分以溶于水,用水炮制时尽量少泡多润。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类中药的溶解度,利用此性能可增加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药合理用于临床的前提条件,只有认真地研究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对中药进行炮制,进而达到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目的。[1]

    【参考文献】

    [1] 徐楚江.中药炮制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上一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生药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下一篇: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