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药理学》

    磷酸奥司他韦(达菲)的药理及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0  浏览次数:134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梅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

    张宏伟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白色至黄白色粉末,采用胶囊制剂,商品名为达菲(Tamiflu)。磷酸奥司他韦经胃肠道吸收后迅速代谢为奥司他韦羧酸盐。口服剂量中至少75%的量是以奥司他韦羧酸盐的形式参与系统循环的。该药活性成分是一种强效而又独特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作用于流感病毒感染的所有环节,阻止所有与临床相关的流感病毒A株或B株的复制。

    每日2次,每次75mg,连续服用5天奥司他韦,可以将症状的严重程度减少40%。症状首发24小时内口服该药,可以将病程缩短40%,早期使用奥司他韦会将其药效发挥到最大程度。症状首发12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比症状首发48小时才服用本药,可将病程再缩短3.1天。它可使流感的高热迅速缓解,疗效明显,药物依从性好。使用奥司他韦并不抑制机体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奥司他韦几乎不会引起任何有明显临床意义的药物间相互反应。

    新华网2007年4月8日报道日本一项研究显示,与对甲型流感的疗效相比,“达菲”对15岁以下患乙型流感儿童的疗效较不满意。另一项试验用奥司他韦治疗148例甲型流感与66例乙型流感的病人,结果后者比前者体内流感病毒存活时间长,IC50值也是后者高于前者,这一点也证明了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患者疗效要优于乙型流感患者。

    耐药:对奥司他韦耐药的病毒极少,但禽流感病毒目前已在人类感染者体内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对“达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致使该药物的疗效一落千丈。报告称在治疗越南2例感染禽流感病毒患者过程中,有关专家惊讶地发现,禽流感病毒在2例患者的体内已经发生了变异,对“达菲”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抗药性,以致不治身亡。有关专家呼吁各国积极开展新的抗禽流感药物的研发。

    不良反应

    胃肠系统:一项口服达菲75mg,1次/日或2次/日的病人依从性观察(n=1559)研究显示,无明显不良反应,仅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并且多见于用药开始阶段,常于首次给药2天后自然消失,而且同时进食常可避免。我国对此药也进行了药物使用安全性的研究,临床研究证实,在成人流感治疗过程中磷酸奥司他韦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发生率仅为5.18%。

    精神错乱:自“达菲”1999年获准生产到2005年9月,在全球范围内总共只记录了126起与精神错乱等不良反应相关的病例,主要发生在日本,因为日本是使用“达菲”最为频繁的国家。

    不良反应原因探讨:日本荻原琢男教授等分别给不能合成P糖蛋白的实验鼠和正常实验鼠投食达菲。对比结果显示,前者脑内达菲的浓度达到血液中达菲浓度的65%~85%,而后者仅为14%~17%。P糖蛋白在成年鼠可以限制“达菲”进入血脑屏障(BBB),但“达菲”可以通过新生鼠的BBB。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在类似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因此怀疑“达菲”就有可能侵入大脑从而影响脑神经细胞,这可能是日本报告的未成年人服用“达菲”后出现异常行为,甚至精神失常而自杀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龙芸,蔡柏蔷,王孟昭,等.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1,40:838-842.

    2 Whitley RJ,Hayden FG,Reisinger KS,et al.Oral oseltamivir treatment of influenza in children.Pediatr Infect Dis J,2001,20:127-133.

    ↑上一篇:附炎栓的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下一篇:时辰药理学在合理用药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