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感染性疾病学》

    8280例孕妇4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06  浏览次数:1026次

    近年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4种传染病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本辖区孕妇这4种传染病的感染状态,本研究对辖区2012 年1~12 月的8280 例孕妇进行血清标志物筛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2月本辖区21家医疗机构及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8280 例孕妇血液,离心分离血清3mL,分别进行这4种传染病相关标志物检测。

    1.2 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 抗体)、艾滋病抗体(HIV1/2 抗体)检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进行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HIV1/2抗体阳性标本送湖北省疾病预控制中心艾滋病实验检测确认,试剂盒由北京万泰公司提供。梅毒抗体(TP 抗体)采用TRUST 法,试剂由上海荣盛公司提供。TP 抗体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试剂确认,试剂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所有试剂及质控血清都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  果  

    4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2012年1~12月4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

    HBsAg 561 6.780

    HCV 抗体16 0.190

    HIV1/2抗体2 0.024

    TP抗体25 0.300

    合计604 7.290

    3 讨  论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为9.09%[1]。本辖区孕妇HBsAg阳性率6.780%,低于全国普通人群感染率。可能与辖区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有关。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可通过宫内传播,分娩期间产道感染,出生后母婴在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传播[2]。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所生婴儿,如未接受免疫预防措施,单项HBsAg 阳性孕妇分娩婴儿有40%~50%在6个月内转为阳性,而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同时阳性,则6 个月内婴儿HBsAg转阳率可高达90%[3]。我国很多研究报道提示给HBsAg 阳性的孕妇于孕娠晚期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3月第35卷第6期 IntJLabMed,March2014,Vol.35,No.6 ·705· 播[47]。为了进行母婴阻断,辖区内医疗机构对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孕妇进行被动免疫,可大大降低新生儿乙型肝炎阳性率。本次调查中辖区TP 抗体阳性率为0.300%,较许艳等[8]报道的0.620% 低。可能与本辖区性病控制措施得当有关。妊娠梅毒是导致婴儿先天性梅毒和发生流产、早产及死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分娩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概率[910]。本研究HCV 抗体阳性率较低(0.190%),可能与全面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材和临床规范用血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HIV1/2 抗体阳性率极低(0.024%),大部分患儿由母亲传染所致[1112]。可采用综合阻断措施如孕期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临产前择期选择剖宫产、分娩婴儿进行人工喂养[1318]。随着艾滋病病毒在国内传播的速度的加快,今后有必要对接受婚检的夫妇进行广泛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干预[1921]。通过调查显示本辖区孕妇4 种传染病的总阳性率较低(7.290%),但HBsAg阳性率最高为6.780%。辖区卫生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母婴传播性疾病的综合防治,与辖区所有医疗机构法人签定目标责任书,对所有孕产妇进行4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有针对性进行母婴阻断[22]。

    参考文献

    [1] 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5450.

    [2] 王敏黄金水冯素玲.HBsAg阳性产妇的母婴传播问题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15871589.

    [3] 朱启,俞惠,陈慧,等.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HBsAg、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3):1518.

    [4] YueY,YangX,ZhangS.PreventionofintrauterineinfectionbyhepatitisBviruswithhepatitisBimmuneglobulin:efficacyandmechanism[J].Chin MedJ(Engl),1999,112(1):3739.

    [5] LiXM,ShiMF,YangYB,etal.EffectofhepatitisBimmunoglobulinoninterruptionof HBVintrauterineinfection[J].WorldJGastroenterol,2004,10(21):32153217.

    [6] XiaoXM,LiAZ,ChenX,etal.PreventionofverticalhepatitisBtransmissionbyhepatitisBimmunoglobulininthethirdtrimesterofpregnancy[J].IntJGynaecolObstet,2007,96(3):167170.

    [7] 王福彦,林平,边保华,等.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4):6566.

    [8] 许艳,凌奕,卢秀英.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460461.

    [9] 高玉明,薄利红.3382例孕妇传染病感染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103104.

    [10]吴洪彦,钟海明,黄融融,等.上海市金山区2009年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824683.

    [11]曹韵贞,李关汉,王世一,等.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母婴传播的现状、危机及对策[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3):185188.

    [12]周爱华,管爱军,崔剑,等.14862 例婚检和孕检女性血液传染病及TORCH 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13991400.

    [13]吴冰,李嘉卫,何敏肖,等.新模式下艾滋病母婴阻断随访干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3,19(7):155157.

    [14]肖丽华,金海菊.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状况及母婴阻断的干预效果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2223,27.

    [15]苏子燕.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研究[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4):121122.

    [16]兰海宾.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及运转机制研究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5):181,183.

    [17]魏红,周敏,曾丽,等.36例妊娠合并HIV 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99400.

    [18]刘琴.艾滋病母婴阻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161162.

    [19]王艳军,董海原.艾滋病知识宣传系列报道[J].健康向导,2012,18(4):5657.

    [20]邵明明,贾卉,李萍,等.婚检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2):113,128.

    [21]裴晓方,占利,文华,等.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301531.

    [22]杨慧.孕妇4199例4种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1718.(收稿日期:20131028)

    ↑上一篇:HCV-cAg检测在丙型肝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白细胞减少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