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1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07  浏览次数:1432次

      抗人球蛋白试验或称Coombs试验,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主要用于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测患者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不完全抗体,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无法架接两个临近的红细胞,而只能和一个红细胞抗原相结合。抗人球蛋白抗体是完全抗体,可与多个不完全抗体的Fc段相结合,导致红细胞凝集,这种现象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患者共530例,阳性21例。21例阳性患者的年龄为3d至67岁;新生儿6例(男性2例,女性4例),成年女性9例,成年男性6例。

    1.2 方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采用DianaSystem戴安娜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式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戴安娜专用配套离心机,37℃专用配套恒温装置,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结果判读参照试剂说明书。

    2 结  果530例患者中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21例(阳性率3.96%),其余509例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21例阳性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者17例(80.95%);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阳性者4例(19.05%),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21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疾病组成见表1。

    3 讨  论临床诊断或鉴别诊断溶血性贫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抗人球蛋白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试验是检查待检者血清中和细胞上存在的不完全抗体,分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查红细胞上有无不完全抗体,临床用于检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诊断依据;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查血清中有无游离的不完全抗体,临床用于血型系统、免疫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试验[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依据[2-4]。本院21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有11例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大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但也有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本研究因限于医院条件,不能开展流式细胞计数等先进技术,因此未能对抗人球蛋白试验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国内外有对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5-7]。研究指出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液学改变等临床特征与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可能与标本红细胞洗涤不充分,有残留球蛋白中和了抗人球蛋白血清,红细胞上抗体浓度低于能检测的阈值,抗体表达不稳定或不明原因抑制自身抗原表达及抗体不够广谱、效价较低、亲和力低等原因有关。研究指出流式细胞计数可显著提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阳性诊断率。以后工作中,对临床上高度怀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而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患者应加强检测方法的改进,对标本红细胞进行充分洗涤,并可重复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进一步行流式细胞计数检查,提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阳性诊断率。21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中有6例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其母亲血型均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患者中[8]。在新生儿红细胞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血型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主要根据。有研究显示母亲血清中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9-10],若抗体效价随孕周增加而增高,则新生儿患ABO溶血病的发病率也增加,提示产前检测孕妇血清血型抗体效价对预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异常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11-13],主要表现为各系血细胞减少,其中贫血最为常见;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特别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抑制红细胞系统造血的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有关。本研究中21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有6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8.57%)患者,其中3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结果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发病上具有免疫异常的共性,对首发症状为贫血的患者,需进行免疫学检查排除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动态监测血常规变化,并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帮助进行预后判断。Evans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并能引起紫癜等出血性倾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14-15],绝大部分Evans综合征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但也有报道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Evans综合征患者存在[16-17]。Evans综合征经常会带来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18-19]。本研究中有2例Evans综合征患者,2例均因诊断而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其结果均为阳性,未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但在以后工作中遇有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病例应高度警惕Evans综合征的可能。有研究发现白血病、淋巴瘤、肺癌、慢性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支原体肺炎、肾病及肾移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可能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0-21]。上述疾病不同程度地伴有免疫异常,使血清中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红细胞抗体等,从而导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本研究未发现上述病例,可能与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关。在以后工作中应加大对临床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与临床沟通,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血型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48.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92-193.

    [3]NicoleD,ScottA,DarylR,etal.Thedirectantiglobulintest:Acriticalstepintheevaluationofhemolysi[J].AmJHematol,2012,87(7):707-709.

    [4]GuillaudC,LoustauV,MichelM.Hemolyticanemiainadults:maincausesanddiagnosticprocedures[J].ExpertRevHematol,2012,5(2):229-241.

    [5]林凤茹,任金海,王峰智,等.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2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1):724.

    [6]FayekMH,SaadAA,EissaiDS,etal.RoleofgeltestandflowcytometryindiagnosisofCoombs′negativeautoimmunehaemolyticanaemia[J].IntJLabHematol,2012,34(3):311-319.

    [7]LinJS,HaoTC,LyouJY,etal.Clinicalapplicationofaflowcytometricdirectantiglobulintest[J].Transfusion,2009,49(7):1335-1346.

    [8]王丽,朱阳泉,徐长根,等.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231例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4):335-336.

    [9]陈新敏,雷萍,罗红权,等.成都地区孕母血型抗体效价分布及其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9):3618-3619.

    [10]孙琴,何毛毛,刘正飞,等.母婴血型不合围生期管理———附40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资料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46-2048.

    [11]程新建,钱龙,李向培.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34-35.

    [12]张松青,赵静,刘捷.系统性红斑狼疮65例血液学异常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9):573-574.

    [13]李冬芹,史运芳,张金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22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6):444-458.

    [14]董恂玮,张立鹏,赵玉平,等.84例成人Evans综合征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7):475-477.

    [15]MichelM,ChanetVC,DechartresA,etal.ThespectrumofEvanssyndromeinadults:newinsightintothediseasebasedontheanalysisof68cases[J].Blood,2009,114(15):3167-3172.

    [16]何合胜,徐又海,黄东平,等.Evans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3):191-193.

    [17]熊川.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Evans综合征1例[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2,17(3):134-136.

    [18]孙迪,吴晓黎,孙颖,等.Evans综合征导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151-152.

    [19]苏运钦,李菊香,余广超,等.Evans综合征血型鉴定误诊1例报告[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31(4):423-424.

    [20]杨桂斌.7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分析[J].陕西医学检验,1998,13(2):54-55.

    [21]张小伟,于春波,涂同涛,等.承德地区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58-7558.

    (收稿日期:2013-12-01)

    ↑上一篇:AU5421系统与CAPILLARYS系统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42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