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蛋白质芯片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结果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912次

    不同实验室的血清IAA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原因考虑为检测方法不同,不同生产厂家的试剂质量有差别,实验设备性能不一样,实验人员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待不一样等存在密切关系[1]。探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ISA)和蛋白芯片法(PROTEINCHIP)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确诊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55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22~48岁,平均35岁。健康对照组50例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体检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14~55岁,平均34.5岁。所有对照者空腹血糖均在6.1mmol/L以下,且所有患者均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和自身免疫病史。1.2 检测方法:所有被检标本均是空腹静脉采血2ml,离心分离血清,分装后置-20℃保存待统一检测,蛋白芯片法的试剂购置于深圳市塞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化学发光免疫试剂购置于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各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蛋白芯片法与学发光法检测IAA、ICA、GAD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蛋白芯片法与学发光法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本组资料中蛋白芯片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IAA敏感性分别为31.4%、33.2%,特异性分别为100%、99%,检测结果与报道基本一致。ICA阳性预示了β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仅仅作为DM的高危指标,其对T1DM的较高预测性体现在儿童阳性或高水平持续阳性的时候。因此对少年起病的T1DM早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非糖尿病群体中仅有0.1%~0.5%存在ICA。1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中5%ICA阳性,这些个体构成了患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ICA属于针对胰岛自身细胞的一种抗体,免疫反应是在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细胞的表面抗原结合后引起的,同时补体系统被激活,细胞的溶解和死亡随之发生,进而引起DM[2]。因此ICA的血清学检测是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强有力的工具。本次试验蛋白芯片法与化学发光酶免法敏感性分别为13.5%、11.2%,特异性分别为100%、100%;结果差异不大。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为1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存在又一自身抗体,T1DM患者最早出现的抗体是GAD,该抗体出现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在初发T1DM患者血液中其阳性率高达70% ~80%[3],在单一抗体阳性中,T1DM中的GAD阳性率高于ICA和IAA,说明GAD在糖尿病分型中的价值优于ICA和IAA,是1型糖尿病较好的免疫预测和诊断指标。本次试验蛋白芯片法与化学发光法敏感性分别37.5%、36%,特异性分别为98%、97%,结果差异不大。因此,GAD、ICA和IAA三种抗体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T1DM的较好指标,而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以作为T1DM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的筛选指标。传统的化学方法每次只能检测单项指标,若进行多指标检测不仅用血量大且检测费用昂贵.用血量大。蛋白芯片技术把多种纯化的检测蛋白高密度排列在固定支持物表面上,使标本中的靶蛋白特异性地与之结合,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对靶蛋白进行定性、定量检测[4-5],一次试验即可检测出3种糖尿病患者自身抗体的血清状况。从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本次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蛋白芯片法与学发光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无统计学差异,而蛋白芯片法具有省时、高效、高通量平行检测、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的优点,由此可见,蛋白芯片法优于化学发光法。

        4 参考文献

    [1] 吴艺捷.糖尿病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进展及临床运用[J].实习糖尿病杂志,2004,3(12):55.

    [2] 赵成玉.谷氨酰脱羧酶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5):62.

    [3]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95.

    [4] Gutstein HB,Morr is JS,Annangud i SP,et a.l M icroproteom ics:ana ly sis of prote in dive rs ity in sm all sam ples[J].M ass SpectromRev,2008,27(4):316.

    [5] Von Eggeling F,M e lleC,ErnstG.M icrodissecting theproteom e[J].Pro teom ics,2007,7(16):2729.

    [收稿日期:2013-10-21 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评价指标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