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30例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13  浏览次数:525次

      作者:白淑侠  作者单位: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邳州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方法:对2005年至2007年30例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30例中有21例基本痊愈,好转7例,未愈1例,截肢1例。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及足部正确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足的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糖尿病足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因糖尿病足截肢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害并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所以,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最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6岁~75岁;有22例皮肤存在不同程度的溃疡,8例干性坏疽。

      1.2 诊断标准

      3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大血管病变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积极降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10.0 mmol/L以下,同时控制感染,纠正代谢紊乱及溃疡的处理,改善循环及神经功能等治疗。

      2 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基本痊愈21例(70%),好转7例(23.3%),截肢l例(3.3%),未愈1例(3.3%)。

      3 预防

      3.1 严格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长期高血糖可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性,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最主要的诱因[2],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高出2倍,因此,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用药量和药物种类,坚持长期服药,还可以采用胰岛素治疗,及时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2 坚持饮食与运动治疗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类型及病情轻重,也不论是否用药,都需要长期饮食治疗[3]。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的摄入。让患者参与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运动,严格控制糖尿病饮食的总热量,补足蛋白质和维生素,多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3.3 重视足部护理

      让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应教会患者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卫生及鞋袜穿着,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泡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净,冬季洗完脚后不用热水袋、电热器取暖,脚干裂时涂甘油等。正确处理鸡眼,不要赤脚走路,选择穿着合适的鞋袜,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正确修剪

      指甲(平剪),避免伤及甲沟。平时注意足的保暖及清洁,并避免穿不合脚的鞋袜,学会足部检查,如发现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感觉异常等要及时就诊。

      3.4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应该使糖尿病患者增加对糖尿病足发病和防治及其危害程度的了解,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糖尿病足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其次,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协作,通过个体教育、小组教育或录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大多已有多年糖尿病病史,治疗要求高、经济负担较重,常伴有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加之对治疗及其预后缺乏信心,从而产生焦虑、恐惧与绝望的心理,负性情绪、紧张、挫折等心理应激,可使血糖升高影响伤口愈合。因此,做好心理疏导很重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消除患者的悲观和失望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本组病例中,我们每次换药时将创面好转的信息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共同参与的新型护患关系。

      4.2 创面伤口处理

      首先对溃疡面及坏死的范围给予正确的评估,对创面的局部进行清创处理,每日换药一次,清创范围应扩大到非感染组织,目的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多者可先用过氧化氢液冲洗创面,以清除脓性分泌物,预防厌氧菌生长;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局部用山莨菪碱10 mg,庆大霉素8万单位及胰岛素8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0 ml湿敷。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异味、出血或脓性分泌物。有渗出的创面需做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为选用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创面愈合。

      4.3 运动锻炼,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不能下床活动,故应坚持床上运动,强调以缓和的运动为主,循序渐进,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患肢做运动练习,方法是:患者仰卧,先抬高下肢至45℃,维持1 min ~2 min,然后坐起垂足于床边2 min~5 min,并做踝足部旋转和伸屈活动10余次,再仰卧,床上休息2 min,如此程序练习5次~6次,3次/d~5次/d,有利于促进其血液循环。另外,指导患者自我按摩,从趾类开始向上至膝关节(足趾溃疡者可从躁部开始),早中晚各1次,每次10 min。

      5 讨论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糖尿病足,也不是所有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及神经病变者都是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老年患者也可发生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及神经病变,但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足,而且发生年龄也较早。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为>40岁的糖尿病患者或病史>10 a的患者,其发病率明显增高,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组30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治愈21例,好转7例。证明糖尿病足预防关键是控制血糖,加强足部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全面护理中加强重点环节的护理,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致残,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管理能力,掌握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小岩,朱会英,孙立贵,等.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3):282-284.

      [2]Lehto S,Ronnemaa T,Pyorala K,et al.Risk factors Predicting lower extremity amp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IDDM [J].Diabetes Care, 1996,19(8):607.

      [3]邓尚平.临床糖尿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1.

    ↑上一篇:老年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下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与止血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