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1-10-12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李明霞,李明,骆国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内二科, 广东 顺德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并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followed normal western procedur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 UAER in 8 hours and urine protein quantitation in 24 hours in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0% in treatment group and was 75.00%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can improve renal function and boost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abetic nephropathy; Urine protein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其发生率约占35%[1],且有逐年升高趋势。单纯西药对DN无特效疗法,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N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DN患者8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及Mogensen分期标准。诊断依据为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3g。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35~75岁,平均(56.50±2.36)岁;糖尿病病程5年以下者11例, 5~10年者25例,11~20年者39例,20年以上者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自主神经病变23例,合并视网膜病变45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6例。并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原因所致蛋白尿。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根据血糖水平选择糖适平60~180mg/d口服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维持在4~6mmol/L、餐后2 h血糖4~8 mmol/L,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同时根据患者血压水平选择开搏通12.5~25 mg,2~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基本方剂:黄芪30g,山药30g,薏苡仁20g,丹参20g,益母草10g,茯苓10g,白术10g,泽兰10g,黄精10g,吴茱萸10g;随证加减:阴虚阳亢加生地黄、知母、鳖甲、龟板;脾肾阳虚加附子、菟丝子、杜仲;水肿明显加泽泻、玉米须、车前子;血压高加川牛膝、夏枯草、决明子,1剂/d,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检测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以及8hUAER等,实验室检查由我院生化实验室和广州金域检验中心完成。

      1.4 疗效判定:疗效制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3]中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Ualb下降2/3 以上,24h尿蛋白定量<0.5g 或下降2/3以上;Scr下降1/4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减轻,Ualb下降1/3以上,24h尿蛋白定量下降1/3以上,肾功能改善但未达显效标准或稳定者。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各项指标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 对照组治疗后8hUAER明显下降(P<0.05),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也有改善, 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D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DM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1型DM患者DN患病率为33%~40%,2型DM患者为20%~25%。DN与DM病程关系密切,1型DM患者病程5年以下者DN发病率很低,病程在20年者DN发病率最高,达到40%左右,以后逐年下降。2型DM合并DN的绝对人数远远多于1型DM患者,且2型DM患者其肾病发病率也随年龄和病程而增加。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DN占ESRD的20%以上(台湾为26%),中国大陆的DN约占ESRD的6%~10%。DM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尿蛋白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到目前为止,单纯西医尚不能够有效地防止DN的发生和发展。因此,DN已成为DM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早期规范化诊断和有效地治疗DN,是当前肾内科、内分泌科以及普内科医师的共同话题[4]。

      中医认为DN病因病机主要是脾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肾气虚,精枯血燥,瘀血阻络,进而致阴阳失调,瘀浊内停,水湿泛滥则出现眼睑及下肢水肿,食欲不振、乏力、腰膝酸困或疼痛等症。此病以气阴两虚为本,瘀浊内停为标。故治以补益脾肾,益气养阴为主,化瘀降浊为辅。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同时配合西药联合治疗,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对照组治疗后8hUAER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也有改善, 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后治疗组在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论与国内卢巧英[5]等的报道基本一致。本方剂中黄芪、山药健脾益气,黄精、女贞子补肾益精、益气养阴,先后天同补共为君药;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臣药;白术、茯苓、薏苡仁为佐药,其功能调理脾胃,渗湿降浊,利水消肿。现代药理学已证实,黄芪、山药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肾血流量、调整内分泌、抗自由基损伤;丹参、益母草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凝血、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白术、茯苓、薏苡仁具有调整体内代谢紊乱、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消除蛋白尿的作用;另用车前草、泽兰以通腑泻浊,逐瘀生新,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改善脂质代谢和肾功能。诸药合用,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早期糖尿病肾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参考文献】

      [1] 吴国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4):5-7.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S]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15-218.

      [3] 吕仁和,熊曼琪,魏执真,等.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29-530.

      [4] 吴红梅,衷启远,张雪梅.糖尿病肾病诊治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Suppl): 177-180.

      [5] 卢巧英,郭兰中.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08.

    ↑上一篇:2型糖尿病载脂蛋白ApoA1、 ApoB100检测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