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tPA、PAI1变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423次

      作者:梁文娜,李灿东,李西海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和尿tPA、PAI1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1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14例,观察2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0例,观察3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26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和尿tPA、PAI1的含量。结果 各组血中t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中PAI1水平较对照组增高,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尿中tPA、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尿tPA含量在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1组与观察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尿PAI1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tPA和PAI1含量在尿中的改变较血中更为明显,尿中tPA和PAI1含量直接与肾脏病变有关, 是一个反映肾脏局部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ELISA法;血;尿;tPA;PAI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它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证实,肾脏组织局部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tPA、PAI1)失衡将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及基质降解障碍,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15]。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中tPA、PAI1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均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组:观察1组为单纯糖尿病组(UAER≤20 μgmin)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40~62岁,平均(55.80±3.64)岁;观察2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为21~199 μgmin)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3~61岁,平均53.60±5.87岁;观察3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 μgmin)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6~67岁,平均(57.40±4.13)岁。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男17例,女l5例,年龄42~65岁,平均(52.50±3.92)岁,均无肝肾、心血管疾病。各组在年龄、性别上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标本收集及检测方法 清晨抽取受试者全血1.8 mL,置1∶9枸橼酸钠抗凝管,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浆放入-30℃冰箱保存。同时留取患者24 h尿液,混匀取5 mL置无致热源及内毒素的试管中,4 0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后的上清液放入到-3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ELISA法测定血浆和尿液tPA、PAI1的含量(试剂盒由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用抗tPA或PAI1单抗包被酶标板,经加样、洗涤、酶标、洗涤、显色等步骤后在酶标仪上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f检验及q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血中tPA、PAI1比较。

      2.2 各组患者尿中tPA、PAI1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各实验组患者血中tPA水平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1组、观察2组与观察3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血中PAI1水平增高,观察3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1组、观察2组与观察3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DN患者在无并发症时就存在血液凝血活性增强以及纤溶系统活性抑制,体内存在促血栓形成因素,这些变化伴随着DN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随着病程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趋势。而患者尿中tPA和PAI1水平比对照组下降,观察3组下降最明显,提示体内tPA和PAI1与白蛋白排泌的机制不同。由于tPA与PAI1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尿中tPA和PAI1分泌的减少可能反映了肾脏局部内皮细胞及纤溶的损害[6]。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中tPA、PAI1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在肾小球疾病患者tPA和PAI1含量在尿中的改变较血中更为明显,尿中tPA和PAI1含量直接与肾脏病变有关,是一个反映肾脏局部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并作为监测DN发生发展的参考依据。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控制代谢紊乱的同时,及早监测、纠正纤溶功能异常,积极调控尿中tPA和PAI1含量及活性对预防DN的发生及延缓其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Ronald F,Feinberg K,Chuan LK,et a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s 1 and 2 in Human TrophoblastsPAI1 is an immunocytochemical Marker of Invading Trophoblasts[J].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2002,3(2)133143.

      [2]梁文娜,郑 京.细胞外基质微环境变化及其与肾纤维化关系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2)11381139.

      [3]苏 进,田浩明.纤维连接蛋白与糖尿病肾病[J].医学综述,2001,7(11)654655.

      [4]郑 京,梁文娜,邵 丹.刺五加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tPA、PAI1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9)537538.

      [5]孔耀中,张海燕,林敏娃.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中tPAPAI1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8)450451.

      [6]韦秀英,夏 宁,王乃荣,等.tPA、PAI活性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8)877879.

    ↑上一篇: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清脂减肥方治疗青年性肥胖症伴高脂血症72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