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

    发表时间:2010-08-16  浏览次数:699次

      作者:罗玮 范培云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青海 西宁 810007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达目标血糖值时间 低血糖 2型糖尿病

      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化血红蛋白≥9%的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控制会减少糖尿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1〕。而在临床中理想的血糖控制又是很难达到的〔2〕,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糖〔3〕,且老年人低血糖交感神经常不明显,应用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减少低血糖危险。甘精胰岛素(Glargine)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模拟正常人的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是第1个每天1次给药就能提供24 h基础葡萄糖控制的胰岛素类似物,本文旨在评价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3~7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35~60岁,未使用过胰岛素,空腹血糖7.8~13.8 mmol/L,病程≤5年,及HbA1c>7%,除外饮食、应激、感染等因素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无临床糖尿病肾病,也无其他糖尿病严重急慢性并发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停用所口服的降糖药,记录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糖仪每3天测定空腹和三餐后2 h末梢血糖共4次,配合糖尿病标准热卡饮食,体力活动相对固定。A组睡前规定范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中国公司),起始剂量为0.2 IU/kg·d-1,根据第2天空腹血糖情况调整前日睡前甘精胰岛素用量,3~4 d增减1次,每次增减2~4 U至空腹血糖<7.0 mmol/L,每餐时嚼服拜糖苹50 mg,如餐后血糖仍超过11.1 mmol/L,逐渐增加拜糖苹剂量至100 mg每餐中服用。B组每日早餐前30 min服格列美脲,起始量按0.4 U/kg·d-1开始,每餐时嚼服拜糖苹50 mg,依空腹及餐后血糖调整口服药物用量,直至血糖达标(空腹<7.0 mmol/L和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末梢血糖<3.5 mmol/L,有无症状均为低血糖。治疗期间所有病人均记录开始治疗至到达血糖靶值时间(达标时间指血糖达靶值稳定2 d以上),并记录出现低血糖次数。

      1.3 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在SPSS10.0软件上完成。

      2 结 果

      两组到达稳定期时各项指标见表2,两组病人在血糖稳定期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甘精胰岛素治疗)达血糖靶值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则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0.01)。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略)

      3 讨 论

      2型糖尿病因β细胞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综合因素,口服降糖药治疗很少能够达到或维持所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但是患者由于担心注射麻烦、低血糖等原因,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故对于适合的病人,临床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减少了注射次数、降低低血糖反应、良好控制血糖、增加病人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均起到积极的作用〔4~6〕。

      甘精胰岛素为人胰岛素A链21位天门冬氨酸由甘氨酸代替,B链C端31、32位增加2个精氨酸,所以称甘精胰岛素(商品名称:来得时,英文名:Glargine)。Glargine在pH4时为澄清溶液,注射到皮下(pH7.4)后形成细小的胰岛素微沉淀,它在较长时间里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单体。国外研究认为使用甘精胰岛素比使用NPH低血糖发生率低〔7〕,本实验观察使用甘精胰岛素比使用口服降糖药低血糖发生少,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甘精胰岛素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尤其是空腹血糖下降明显、作用平稳、无峰值、作用持续24 h〔8〕、只需注射1次/d、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变异小、能更好地控制糖代谢、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总体生活质量。对于没有达到目标的患者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每天一次甘精胰岛素+口服药这一方案既简单、方便,又能降低对低血糖的担心,甘精胰岛素是一个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的新型降糖药物,但甘精胰岛素进入临床,病例观察数量有限,其不良反应和长期血糖控制等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DCCT/EDIC) study research group. Intensive diabetes treat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N Engl J Med,2005;353:264353.

      2 Davies M,Storms F,Shutler S,et al.Improvement of glycemic control in subject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5;28:12828.

      3 Chase HP,Lockspeiser T,Peery B,et al.The impact of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and humalog insulin on glycohemoglobin Levels and severe hypoglycemia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1;24:4304.

      4 Mc Keage K,Goa KL.Insulin glargine:are view of it′s therapeu use as alongacting ag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1and 2 diabetes mellitus〔J〕. Drugs,2001;61(11):1599624.

      5 卜 石,刑小燕,王 娜,等.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7):4647.

      6 梁瑜祯,肖常青,夏 宁,等.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2):18991.

      7 Rosenstock J,Schwartz SL,Clark CM,et al.Basal insulin therpy in type 2 diabetes:28week comparison of insulin glargine (HOE901) and NPH insulin〔J〕.Diabetes Care,2001;24(4):6316.

      8 Bolli GB,Owen DR.Insuling largine〔J〕.Lancet,2000;356(9228):4435.

    ↑上一篇: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下一篇:蜂胶治疗2型糖尿病I II级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