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骨外科学》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6-26  浏览次数:739次

引 用:

郭团茂,史朝瑞,行艳丽等.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 2013, 26(3).103-105

关 键 词:

椎间盘 下腰痛 文献综述

作者:

郭团茂,史朝瑞,行艳丽,马航

作者单位:

(咸阳市中心医院骨二科,陕西咸阳,712000)

出版年份:

2013

期刊页数:

103-105

收录者:

知网,万方

摘要: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由椎间盘本身结构病变引起,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很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曾受下腰痛困扰人数占总人口75.0% ~ 85.0%,且1.0%因下腰痛而永久致残[1];另有调查显示,45岁以下人群下腰痛是引起身体失能最常见原因,而45~65岁人群下腰痛是损害身体健康的第3位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关节炎[1].Crock 1970年在椎间盘损伤再评价一文中首先提出椎间盘内部破裂(IDD)可致下腰痛观点,后称之为DLBP.虽椎间盘造影术为诊断DLBP常用手段[2-3],但其较高假阳性率,加上不完全清楚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难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对DLBP主要发病机制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述,以期对同行有所启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