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石淋散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发表时间:2010-01-25 浏览次数:739次
自拟石淋散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作者:崔蝶 【关键词】 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总称。患者可表现为腰酸、腰痛,甚至肾绞痛,若长期合并感染、梗阻可致肾功能损害。《黄帝内经》中将有膀胱刺激症状的病统称为“淋”。华佗的《中藏经》中把“淋”分为数种,其中“石淋”是指从尿道排出砂石的疾病。自2003年以来,笔者在临床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自拟石淋散排石通淋,化石消坚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病人6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5岁,平均46.5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2个月。按B超或腹部X线平片确诊。其中单侧肾结石21例,单侧输尿管结石10例,尿道结石4例,双肾结石24例,单肾合并单侧输尿管结石5例,膀胱结石2例,单侧输尿管合并尿道结石2例。以上病人泌尿系统结石直径均≤1.2cm,无严重肾盂积水及肾功能损害。 1.2 治疗方法 中药石淋散基本方:金钱草30g,海金砂24g,鸡内金12g,石苇12g,车前子12g,冬葵子12g,六一散12g,穿山甲6g,瞿麦12g,火硝6g。血尿明显者加大小蓟、白茅根、仙鹤草;尿路感染者加蒲公英、黄柏、山栀;阳性结石或结石表面毛糙加三棱、莪术、皂角刺;肾盂积水加莱菔子、白芥子;肾阳虚加附子、肉桂;肾阴虚加女贞子、萸肉;久病脾虚加党参、白术。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主症全部消失,B超、腹部X线平片均显示结石消失;好转:症状减轻,B超、腹部X线平片显示结石数量减少或有不同程度变小;无效:症状无改善,B超、腹部X线平片均无变化。 2.2 治疗效果 本组68例,经石淋散治疗后,治愈50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73.5%,无效率1.5%。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5岁,2004年5月17日初诊。患者右侧腰酸腰痛6个月,小便艰涩疼痛,排尿窘迫感1天,右肾区叩击痛阳性,舌红,苔薄黄,脉弦数。B超显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1枚(7mm×6mm),右侧肾盂中度积水,尿道内口结石5mm×5mm。尿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中医诊断为:石淋(膀胱湿热)。治宜通淋排石,清热消坚。药用金钱草30g,海金砂24g,鸡内金12g,车前子12g,冬葵子12g,怀牛膝15g,火硝6g,石苇12g,穿山甲6g,白茅根12g,山栀12g,莱菔子9g,白芥子9g,延胡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嘱其大量饮水,疼痛缓解后多跳跃。2004年5月19日来诊,诉服药2剂后解出赤豆大小结石1枚,色黄,质硬,表面不光洁。复查B超显示尿道口结石消失,右输尿管上段结石7mm×6mm,右侧肾盂轻度积水。尿常规示红细胞(+)。自诉小便畅通,偶感腰酸,无腰痛。舌红,苔薄黄,脉弦。继宗前法调治,前方减山栀、延胡,加用王不留行12g,蓄12g,瞿麦12g,六一散12g,以加强排石通淋之效,继服2周。2004年7月11日复诊,诉诸症消失,B超显示右侧输尿管结石消失,右肾盂无积水。嘱其平时多饮水,低盐、低嘌呤饮食。随访2年未复发。4 讨论 自拟石淋散综合石苇散清热利湿通淋及三金汤排石消坚之所长,共奏通淋排石之效。辅以怀牛膝破瘀散结,利尿通淋,且能补益肝肾,引药下行。佐以穿山甲化瘀消,火硝化石消坚之功。由于药证相符,故疗效满意,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碎石、手术。此外,治疗时配合大量饮水、跳跃、叩击肾区,也是促进排石的要点。当伴有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腹泻等原发病时,应积极治疗,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