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指标在不同临床科室来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4-05-16 浏览次数:1215次
血液的凝血与抗凝机制在生理状况下共同维持血管内血流通畅,而不同类型疾病或机体的不同状态会对人体凝血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心血管、肝脏、血液疾病或妊娠状态等都会导致机体凝血功能的变化,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血栓与止血检验是临床筛查和诊断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类疾病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和差异,用以评价这些指标在不同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6月于本院就诊的1373例患者的凝血5项检测结果,其中,血液科106例(男性59例,女性47例),脑外科109例(男性65例,女性44例),骨科108例(男性75例,女性33例),产科114例(男性60例,女性54例),肾内科154例(男性88例,女性66例),泌尿外科112例(男性91例,女性21例),心血管内科121例(男70例性,女性51例),消化内科126例(男性75例,女性51例),普外科423例(男性200例,女性223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与纳入研究的各科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科室来源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然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狓±狊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着性检验水准为α=0.05,以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外科系统患者PT、APTT、TT、FBG、FDP与对照组的比较见表1. 2.2内科系统患者PT、APTT、TT、FBG、FDP与对照组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等外科系统对凝血功能的检查主要是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异常的出血和血栓的形成,达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外科系统对凝血功能的检查已广泛开展,成为患者术前必查项目[3].普外科患者PT、APTT、TT、FBG、FD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骨科患者PT、APTT、TT、FD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泌尿外科患者PT、APTT、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脑外科患者以脑损伤和脑血管疾病为主,在对患者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中,凝血监测已成为常规[4],特别关注的指标为FBG,其与患者机体的高凝状态有明显关系,但本研究数据显示脑外科患者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只有部分患者FDP升高明显,结果异常率为18%.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凝血功能的检查是源于患者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监测,主要观察指标为PT、APTT和TT,尤以PT最为重要。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来看,心血管内科患者PT、APTT和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高度重视,保证结果准确及时得到分析和作出判断[56].消化内科患者的主要疾病为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从本研究数据分析,消化内科患者PT、APTT、TT时间均有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引起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而至凝血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甚至有可能激发继发性纤溶亢进,而进一步加重出血。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患者肝受到损害时,凝血因子的合成紊乱加速了凝血异常的发生[78].产科患者易于出现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为常见。本研究结果发现,产科患者FBG水平明显高于与对照组(犘<0.05),与以往的一些报道一致[3,910],提示临床医生应特别关注孕产妇的FBG水平,对潜在的继发性凝血疾病做好应对的预案。肾内科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在临床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原因在于患者继发性出现的血栓和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因此对凝血功能的监测也成为必然[11]. 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肾内科患者APTT和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临床医生和检验科人员对凝血时间缩短或延长的患者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现患者的血栓和出血倾向,及时给予相应处理。血液科白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非常重要,该科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这与赵早云[12]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在于白血病细胞可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促使内皮细胞损伤,并通过诱导血小板活化,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凝血因子被消耗,患者血液呈低凝状态而导致出血。除此之外,一些白血病细胞还可释放促凝物质,这些都是引起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原因。故血液科医生应对白血病患者的凝血进行连续监测以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受疾病影响情况,检验人员也要对患者连续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以便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检查已成为广泛使用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随着检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用于为临床服务的凝血项目会不断增加,不同类型疾病与凝血功能变化间的关系会更加明确。因此,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凝血功能检查,加强沟通,有效使用这些项目为患者服务,保证疾病的治疗更合理、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1111. [2]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3101. [3]余悦能,龚江锋。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临床应用的分析和体会[J].检验医学,2009,24(4):323324. [4]KuoJR,ChouTJ,ChioCC.Coagulopathyasaparametertopredicttheoutcomeinheadinjurypatientsanalysisof61cases[J].JClinNeurosci,2004,11(7):710714. [5]朱琳,卡米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与肝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0,16(2):9091. [6]周明权。冠心病患者凝血四项及纤维蛋白原多态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7071. [7]邓碧兰,庄燕玲。肝病患者出凝血四项和DD的检测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8]孟红兵。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检测变化及临床意义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19581958. [9]孙中华。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查的必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78. [10]刘刚英。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0):32553257. [11]李守玮。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24(6):717719. [12]赵早云。急性白血病凝血指标的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0,16(2):8687. (收稿日期: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