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健康体检人群体质量指数与血压、血脂及血糖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5-13  浏览次数:984次

  我国人群超体质量与肥胖趋势逐年加速[1]。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肥胖症与许多疾病有关,是引起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严重侵害了人民健康,因此对肥胖的研究和防治已势在必行[3]。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0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测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压、血脂、血糖,探讨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0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年龄18~81岁,平均65.17岁。男性1089名,平均年龄67.48岁;女性1911名,平均年龄63.8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体检项目 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检测在受试者禁食8~12h后取静脉血2mL,取血清用日立718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2.2 判断标准 BMI判断标准[4]:BMI<18.5kg/m2为消瘦,BMI在18.5~<24之间为正常,BMI在24~<28之间为超体质量,BMI≥28为肥胖。血糖判断标准[5]:FPG≥7.07mmol/L,或餐后任意时间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7mmol/L,或OGTT试验中2h血糖值大于或等于11.17mmol/L,均为高血糖。血脂判断标准[6]:TC>5.187mmol/L或TG>1.7mmol/L为高血脂。血压判断标准:血压平均值高于140/90mmHg为高血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 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3000名健康体检人员男性BMI为(25.73±3.17)kg/m2,女性为(25.81±3.24)kg/m2;其中超体质量男性占35.54%,女性占37.38%;肥胖男性占19.38%,女性占20.98%。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2.47%,女性为20.45%;男性高血糖检出率为21.64%,女性为22.63%;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0.77%,女性为31.29%。2.2 BMI分级与测定指标的关系 与BMI正常组相比,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FPG、血压、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比较,除了FPG和TC两项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3000名健康体检人员,超体质量和肥胖率分别为34.8%、20.4%,肥胖率远高于2005年胡睫抒等[7]报道的6%。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BMI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BMI正常者的2~3倍[4]。本次调查提示,与BMI正常组相比,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FPG、血压、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比较,除了FPG和TC两项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肥胖或超体质量人群比例越来越大,且很长时间内难以控制下来[8]。肥胖会增加多种疾病发病的概率,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胆石症、痛风、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某些癌症等。总之,从国外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多年超体质量和肥胖的发展趋势来看,超体质量和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9-11]。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多途径、多渠道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BMI,对慢性疾病预防及医疗成本的减低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北凡.吴锡桂.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8.

  [2]赵丽云,郝宏菲.我国八省成年人体质指数(BMI)的分布及变化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4):5-6.

  [3]李栋,许彤.肥胖的流行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5):821.

  [4]营养学报编辑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5]谢爱霞,吴胜利,李农,等.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血糖、血压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8):558-560.

  [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7]胡睫抒,郭志荣,武鸣,等.体质量指数、腰围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967-970.

  [8]谢爱霞,吴胜利,李农,等.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血糖、血压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8):558-560.

  [9]KatzmarzykPT.TheCanadianobesityepidemic:allhistoricalper-spective[J].ObesRes,2002,10(7):666-674.

  [10]树发,吕冰,王志宏,等.中国居民膳食的变迁[J].卫生研究,2001,30(4):221-225.

  [11]营养学报编辑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京公布[J].营养学报,2004,26(6):417-420.

  (收稿日期:2013-11-0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