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20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12 浏览次数:878次
中枢性低钠血症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延误诊治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有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脑出血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正后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证实诊断。男11例,女9例;年龄45~81岁,中位年龄65.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8例,丘脑出血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3例,小脑出血2例,额叶出血1例,脑干出血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5例,仅5例系统服药治疗。
1.2临床表现: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表现,入院查血电解质及肾功能均正常,常规给予输注甘露醇降颅压、应用降压药物、防治并发症及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2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6例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血肿均在3~7 d大部清除后顺利拔管。3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本组在治疗后7~10 d时出现意识淡漠、嗜睡、头痛、烦躁、肢体乏力9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6例,意识障碍加重5例。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增多、脑水肿加重或再次脑出血。
1.3实验室检查:20例患者出现症状后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钠测定(正常参考值为135~145 mmol/L),Na+均低于135 mmol/L,其中轻度降低(121~135 mmol/L)12例,中度降低(115~120 mmol/L)6例,重度降低(<115 mmol/L)2例尿钠均>260 mmol/d,(正常值130~260 mmol/d)。所有病例血氯及血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8例血尿素痰、肌酐有一过性升高,12例有尿量增多,24 h尿量在4 000~7 500 ml。本组均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CVP,其中CVP≤0.49 kPa 12例,0.49~1.18 kPa 3例,≥1.18 kPa 5例。
1.4治疗方法血钠≥130 mmol/L时可不做特殊处理,以严密观察病情为主;血钠<130 mmol/L时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根据诊断进行个性化治疗。若明确SIADH早期限制液体入量,800~1 000 ml/d,减少甘露醇用量,输注白蛋白、呋塞米脱水利尿,同时补钠。CSWS在积极补充血容量同时逐步补钠。以静脉输注3%高渗盐水为主,除了补充正常生理需要量外,根据公式计算补钠量:补钠量=(142-实测血钠浓度)×体重(kg)÷17(17 mmol/L/Na=1 g钠盐)×0.6(女性为0.5)。当天补给补钠量的1/2,每天监测血电解质、尿钠量,根据病情分次补给。直至血钠恢复正常。
2结果
确诊SIADH 8例,CSWS 12例,经5~14 d治疗后,19例患者血钠恢复正常,3例因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血钠未纠正因基础疾病加重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其余患者均病情好转,意识状态改善。
3讨论
中枢性低钠血症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在急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疾患中发生率达到10%~34%[1],临床上严重低钠血症会导致意识模糊、嗜睡、头疼、烦躁、癫痫和昏迷,有时会误认为是原发病症状加重,需要加以鉴别,脑出血后发现血钠下降、尿钠增高要考虑中枢性低钠血症,目前主要分为SIADH和CSWS两类,两者表现相似,但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方法存在差异,需要明确产生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原因。首先,诊断中枢性低钠血症需要排除医源性、胃肠摄入减少、肾原发性等导致低钠血症的因素,表现在:①脑出血治疗早期多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甘油果糖等)和利尿剂(呋塞米),排钠增多;②颅内压增高致意识障碍、呕吐等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若补充不足会引起摄入钠盐减少,从而导致低钠。排除以上原因后多考虑SIADH和CSWS两种。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SIADH是由于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继发性脑水肿等致下丘脑-垂体受损,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同时在中枢调节功能紊乱以及渗透压感受器的阈值降低的情况下,可使ADH分泌过多,从而刺激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ADHV2受体,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量增加,引起高血容量的“稀释性”低钠血症[2]。
而CSWS是肾脏失钠为主,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与利钠因子增多和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有关,当下丘脑受到损伤后会导致使心钠肽(ANP)或脑钠肽(BNP)、内源性洋地黄素物质等强利钠因子增多,通过竞争地抑制肾小管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从而抑制肾小管对钠、水的吸收,使大量的钠、水经尿液排出,形成血容量不足的低钠血症,且缺钠往往比缺水严重[3]。脑出血后肾脏交感神经兴奋性会下降,肾脏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素分泌减少,致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减少,最终也导致血容量下降、血钠减少而尿钠增多。通过SIADH和CSWS的产生机制可以看出:SIADH的特点是血容量正常或增多,钠代谢基本平衡;CSWS血容量减少,钠代谢负平衡;两者的治疗原则完全不同,临床上通过判断血容量进行分类,确定治疗原则尤为关键。可以从舒张压、心率、皮肤弹性、眼窝凹陷、体重变化来判定有无脱水,通过定期检查血红蛋白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浆尿素肌酐比值来综合判断,有条件的可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CVP以指导治疗。我们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监测发现12例CVP下降,按CSWS进行及时对症治疗,血钠及尿钠均能在早期恢复正常,症状好转,说明早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确诊CSWS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无法根据CVP判断的中枢性低钠,可采用补液或限水的实验性治疗: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下输注等渗NaCl溶液,症状改善的是CSWS,否则是SIADH;通过限制液体入量在800~1 000 ml/d,CSWS症状加重而SIADH好转。
SIADH的治疗以限水为主,原则上不补充钠,可通过利尿促进体内液体排出,多用呋塞米2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也可通过纠正激素失衡来达到辅助治疗,如应用ACTH 25U肌内注射,2次/d。同时严密监测电解质及尿钠情况,当血尿钠离子均低时(尿钠<130 mmol/d),可适量补充等渗NaCl溶液。当血容量恢复正常,继发的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就会停止,导致水的排泄,中枢性低钠血症就会得到纠正[4]。CSWS的治疗原则是补充血容量及钠盐。先扩充血容量,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再根据血钠和体重计算出补钠量,轻度低钠者以口服盐水补充为主,中重度缺钠者予以输注0.9%~3%氯化钠溶液,早期以高渗液为主,分次补充,首日补给总量的1/2及每天生理需要量4.5 g,余下的在2~3 d内补完,建议定时监测血钠变化,控制在每小时升高血钠0.7 mmol/L,使每天血钠变化幅度不超过20 mmol/L。无论是SIADH或CSWS导致的中枢性低钠,不宜纠正过快,以避免发生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发生[5]。
本组19例患者均在治疗后5~14天内恢复正常,16例低钠血症的表现基本消失,4例病情无改善,与脑水肿加重、基础疾病恶化有关,体会到随时监测CVP、血钠尿钠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中枢性低钠血症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及早分清SIADH及CSWS有助于明确治疗方案,只要处理得当,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4参考文献
[1]Berkenbosch JW,Lentz W,Jimenez DF,et al.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 following brain injury in three pediatric patients:suggestions for rapid diagnosis and therapy[J].Pediatr Neurosurg,2002,36(2):75.
[2]Cole CD,Gottfried N,Liu K,et al.Hyponatremia in theneurosurgical patient: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NeurosurgFocus,2004,16(4):19.
[3]李德志,王忠诚,张玉琪,等.下丘脑损伤与血钠紊乱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6):479.
[4]宋博.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4):939.
[5]Broderick JP.Werner Hacke.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stroke,II:Neuroprotection and medical management[J].circulation 2002,106(13):1736.